寶寶出生滿一個月,叫做「滿月」或「彌月」。在華人的傳統習俗中,這一天非常重要。一般上家裡都會擺一次「滿月酒「,宴請親友來慶賀一番。寶寶們健健康康地度過了滿月,為表感謝,很多人也會準備油飯和雞酒,用以祭拜佛祖。那麼寶寶們從出生到滿月的習俗有哪些呢?
1. 剪臍帶 (出生時)
古代人生寶寶都是經由產婆負責。婦女順利生產後,產婆會幫忙剪臍帶。而以前沒有嬰兒油這種東西,所以產婆都會用麻油在臍帶傷口上塗抹,接著把胎盤裝在甕中,再埋到土裡。這也是民間流傳的「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的由來啦。
現代人生產都是在醫院,醫療進步再加上定期產檢,母女生產危機已大大減少。相對的,胎盤都交由醫院來幫忙處理,也就沒有了埋胎盤的習俗了。
禁忌:產房內不宜置放紅色及水流類的東西,因為此兩物會使人有血崩的感覺。
2. 三朝 (出生第三天)
寶 寶出生第三天叫三朝,過去「三」代表多的意思,也代表一個關口,順利度過三天表示寶寶可以存活下來。以前人認為寶寶一出生不能碰水,一般都是用麻油擦拭身 體,在用爸爸的衣物包住寶寶,一直到三朝才讓寶寶洗澡。三朝洗澡時,要在浴盆內放入桂花葉、橘子葉和三個小石頭,都是取吉祥的意義。桂花葉象徵富貴;橘子 葉代表甘甜及繁榮的意思,希望以後能夠子孫滿堂;小石頭是為了幫寶寶作膽(石頭應大小適中,膽子不能太小也不能膽大包天,形狀要圓,個性才會柔和圓滑), 也希望寶寶有個如石頭般的硬頭殼。有些人也會放入12個銅錢,希望寶寶以後會財運亨通。
這天寶寶家也會準備雞酒,油飯祭拜祖先及神明。祭拜時會將牲禮的雞腳塞入雞腹內,在行三朝之禮時,則要將雞腳放在外面,代表寶寶會有一雙健壯的腳。
準備用品:桂花葉、橘子葉、三個小石頭、浴盆、十二個銅錢(可隨意)、祭拜用品(雞酒、油飯)
3. 報喜 (出生第三天)
以前沒有網際網路、手機,因此寶寶出生後,都會等到第三天才通知娘家。報喜又稱報酒,當祭祖儀式完成後,就會將雞酒、油飯送往娘家,而娘家也會用各種補品回禮,讓產婦調補身體。
同時也會將雞酒、油飯送給媒人,感謝媒人當初做媒。此外,也會將雞酒、油飯分享給鄰居,讓大家一起慶賀新生寶寶的喜悅。不過,以往的社會重男輕女,有些家族只有在生男孩兒的時候才會送雞酒、油飯。
準備用品:雞酒、油飯
4. 剃頭髮 (出生第二十四天或滿月時)
剃滿月頭,即剃除胎髮(有的也叫「血發」),有人會選在滿月當天,而有人會出於二十四孝的原因,選在出生第二十四天時進行剃頭儀式,希望未來孩子能孝順。也有人會看看剃頭當天是初幾,如初三代表富貴,初四代表悅色,初八代表長命等,而可以順延一兩天,等到好日子才剃頭。
現 代人剃頭有把理髮師請到家裡的,也有到理髮店去剃的。剃完胎髮後,會用紅紙包上加倍的理髮工錢和送上「紅雞蛋」等禮品給理髮師。剃頭時,要在浴盆里準備好 陰陽水(一半開水,一半生水)、放入紅雞蛋(紅頂)、鴨蛋(壓煞)、艾草(清凈)、蔥(聰明)、石頭(作膽、頭殼堅硬),讓理髮師幫寶寶剃好發後,拿起雞 蛋仔寶寶臉上滾一圈,再拿鴨蛋在身上滾一圈,一邊念著「雞卵面、鴨卵身」,希望寶寶可以有雞蛋般漂亮的臉蛋以及鴨蛋般健壯的身體。
剃頭還有個習俗,就是不能醬寶寶的頭髮剃光,要在頭頂前中央留一塊「聰明發」和後腦留一綹「撐根發」,祝願小孩聰明伶俐、紮根長壽!
準備用品:剃頭用具、紅雞蛋、鴨蛋、艾草、蔥、石頭
胎 毛筆:一般都會將胎髮搓成小辮子,用紅綢布包起來。也有人會把胎髮做成胎毛筆。胎毛筆最初是皇帝用來獎慰功於朝廷的忠義學優人士;但至唐、宋時期以轉變為 書香門第之表征,當時文人使用胎毛筆更是蔚為風潮。相傳唐代有位書生,因為家境貧窮,沒錢買筆,其母就拿出他兩個月時所剪下的胎毛,做成一支毛筆讓他上京 赴考並考中狀元,因此胎毛筆又有「狀元筆」、「智慧筆」的雅稱。依據古書記載,胎毛筆對嬰兒本身具有除災解厄,安身去病,延年益壽及帶來一生鴻福的功效, 因此製成之胎毛筆實為嬰兒一生中最佳的護身符。
5. 滿月酒 (滿月時)
寶 寶滿月時,寶寶家會辦「滿月酒」,宴請親朋好友前來祝賀。寶寶在滿月當天穿上新衣,新鞋與長輩一一見面,並接受長輩們的禮物或「壓歲錢」。新鞋會繡上蔥、 蒜和菱形的圖案,其意是祈願孩子日後聰明,會算(蒜)和玲(菱)瓏乖巧。除了請客,主人家也會送前來參與滿月酒的親朋好友「紅雞蛋」和「紅長生果」(染紅 的花生)。
以前的年代,很多 爸爸媽媽會將熱騰騰的油飯,挨家挨戶送給親友。到了現代,比較傳統的長輩,還是會準備油飯、紅雞蛋送給親友,並一定要是剛出爐的熱騰騰油飯,才能確實表達 誠意,延續自古傳承下來的精神。但由於現代工作繁忙,這個習俗已經漸漸變得少有了。再加上油飯無法放久,所以現代父母一般都會向知名廠商訂購滿月禮盒(有 中式禮餅、也有西式蛋糕)分送給親友。當然受到喜訊的親友,也會禮尚往來,回以紅包或嬰兒用品作為祝賀。
註:油飯和紅蛋都是象徵「繁殖」、「多子」的意思。紅蛋除了因蛋形象徵圓滿無缺外,又取「蛋生雞,雞生蛋」生生不息之吉祥意味。在習俗中偶數是吉利的數字。單數有孤單之意,不會用在喜慶的場合,所以一般都會送兩個紅蛋。
這一天,外婆家也會準備「頭尾」。頭尾指的是嬰兒從頭到腳所穿的全部衣物,包括衣服、帽子、鞋襪、蒙被、蝦仔衫等,還有外媽圓、紅龜糕、紅桃、禮燭等。外婆家送來的衣服背上也會繡上「卍」字,保佑寶寶平安。
「滿月」寓意著孩子美好人生的開始,長輩肯定非常看重。家長著手準備「滿月酒」時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 給寶寶洗澡,讓寶寶乾乾淨淨地接受來自親友的祝福。滿月酒當天肯定會有很多人與寶寶有肌膚接觸,為了避免寶寶接觸太多細菌,建議為寶寶帶上手套,也請大家把手洗乾淨再來抱寶寶。
(二) 媽媽是寶寶最長接觸的人,很多媽媽也會給寶寶喂母奶,建議滿月酒時媽媽也儘量少接觸賓客,以免細菌感染到寶寶身上。
(三) 滿月酒席賓客多,為了寶寶健康,家長最好把寶寶放在人少、通風的地方。
6. 喊鴟鴞(滿月時)
滿 月時還有一個習俗叫「喊鴟鴞( Chī xiāo)」,鴟鴞指的是老鷹。家人會讓哥哥、姐姐背著寶寶到外頭,繞房子一圈,拿著趕雞用的杆子,邊走邊喊「鴟鴞飛上山,囝仔快做官;鴟鴞飛低低,囝仔 快做爸;鴟鴞飛高高,囝仔上狀元」。然後,背人的哥哥或姐姐,可以獲得一隻雞腿。
準備用品:趕雞用的杆子、雞腿。
滿月「酒」的由來
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歡飲酒,酒被視為神聖的物質,但凡有莊嚴的儀式比如:祀天地、祭宗廟、奉佳賓都要飲酒。漸漸地也就有了「滿月酒」「百日酒」這樣的風俗,生了孩子,滿月時,擺上幾桌酒席,邀請親朋好友一同祝賀,而親朋好友也會送上祝福、送上紅包或禮物。
傳 說在岐山腳下住著一對年輕夫婦,而立之年喜得愛子,非常高興。孩子生下的第二十九天,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北風呼嘯,非常寒冷。孩子突然發起高燒,渾身抽 搐,夫妻倆嚇得手足無措。他們家住在深山老林,大雪封山,也無法送孩子去看醫生,不到兩個時辰,孩子就死了。兩口子悲痛過後,將孩子放在山上的樹林裡。
第 二天,孩子的外婆從這裡經過,忽然聽到後山女兒的哭聲,就連忙向女兒家趕去。不想路過樹林時,一隻大老虎緊緊盯著她,老婆子本來心裡急,再加上翻山越嶺, 早已精疲力盡,受此驚嚇,頓時眼前一黑,昏了過去。 待外婆醒過來,大老虎不見了,聽到不遠處有個小孩在哭。原來扔掉的孩子並沒有真死,在風雪中甦醒過來,不住啼哭,正巧一隻才生了虎仔的母虎路過這裡,便用 自己的奶喂孩子,暖著孩子,將孩子救了過來。外婆便將孩子抱回女兒家。
女兒女婿猛然看見媽媽抱著自己的孩子,竟然不敢相信。待老人說明情況後,才覺得這是老天相助。從此以後,為了驅邪保平安,使孩子健康成長,通常由舅舅家用黃布製成布老虎,在孩子滿月時給孩子送過去,以圖喜慶吉祥。喝滿月酒保佑嬰兒平安健康成長。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