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而言,說道「壁蝨」、「跳蚤」,身上都起一陣雞皮疙瘩。那怎麼讓狗狗免受寄生蟲困擾呢?
以下大致說說這些害狗不淺的蟲蟲們!
壁蝨米粒大小或芝麻大小(因品種差異),壁蝨是貓狗身上的寄生蟲,靠吸食寄生動物的血為生。它是很多疾病的媒介者,其中包括原蟲、細菌、病毒及立克次體。
存在位置:全身皮膚和環境中。
生命週期:一個卵孵化後,如果環境合適,2~3個月,就可以成熟的壁蝨而後產卵,每次可產2000~4000個卵。
臨床症狀:壁蝨叮咬並不會痛,但是分泌物卻會造成局部癢。狗狗會出現抓癢,皮膚容易出現膿包、小傷口及結痂。
診斷小秘訣:目視下可發現移動速度緩慢的橢圓形蟲體,有時候吸住皮膚不動。因為深色毛及長毛的狗狗比較難發現,這時可用很密的梳子梳理,飼主可以在梳子上發現壁蝨。
壁蝨可能帶來的疾病,萊姆病,艾利希體,焦蟲症等。
除壁蝨作戰守則:
1.首先使用細密梳,輕輕貼住狗狗的皮膚,將壁蝨除下,完成後清洗狗狗患處,飼主也應立即洗手。
2.市面上有噴劑,滴劑或頸圈等除蟲利器,依據需要及狗狗種別來選擇,可以請教醫師並在其指導下使用。
3.壁蝨容易產卵及藏身於環境中,尤其是狗睡覺的周圍,可使用吸塵器清潔家中角落,細縫,去除卵,幼蟲及成蟲,狗狗睡臥可洗滌後日曬。
4.減少狗狗到公共場所的次數,如果要去公共場所,應該準備防蟲頸圈。
跳蚤細砂大小,跳蚤寄生在溫血動物身上,靠吸血為生。常見在狗狗身上的跳蚤有兩種:貓蚤和狗蚤,現在貓蚤更常見。
存在位置:全身皮膚和環境。
生命週期:卵孵化後變成幼蟲,經過幾代交替變成蛹後孵化成蟲,時間為2~3個月。
臨床症狀:抓癢、抓耳朵,狗狗常會回頭咬背部和尾巴的毛髮,皮膚容易出現膿包、小傷口及其結痂。長期感染會出現脫毛和色素沉澱。
診斷小秘訣:身上會出現細砂狀的跳蚤排泄物,短毛可以看到成蟲移動,深色毛及長毛比較難觀察,使用梳子梳理,在梳子上發現跳蚤得以診斷。
跳蚤可能帶來的疾病有絛蟲(狗狗磨屁股,糞便及狗狗肛門會發現小白點狀節片)和過敏。
防跳蚤作戰守則:
1.狗狗身上可以使用長效的除蚤噴劑、滴劑或口服藥,使用前需仔細閱讀說明書,因為有部分有年齡限製或品種限制,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才安全。
2.跳蚤容易產卵及藏身於環境中,尤其是狗睡覺的周圍,可使用吸塵器清潔家中角落,細縫,去除卵,蛹及成蟲,狗狗睡臥可洗滌後日曬。
3.減少狗狗到公共場所的次數,如果要去公共場所,應該準備防蟲頸圈。
疥癬蟲太小,無法目視。疥癬蟲為高傳染性的皮膚寄生蟲,蟲體會鑽入皮膚表皮造成劇癢和刺激。很多狗狗對於疥癬蟲分泌的物質產生嚴重的過敏現象。
傳染途徑:接觸傳染,流浪犬或戶外活動的犬常是媒介來源。
生命週期:卵孵化後變成幼蟲、成蟲,時間約為2個月,整個生活史都在皮內完成。
臨床症狀:出現劇癢的現象,動物手肘、背部和腹部出現脫毛及紅腫的現象。耳朵抓撓常會造成耳殼肥厚及出現鱗屑,狗狗的皮膚容易出現膿包、小傷口及結痂。長期感染會出現淋巴結腫大。
長期接觸感染疥癬蟲的狗狗,人類也會跟著感染,狗狗治癒後,人類也會跟著痊癒。
除疥癬蟲作戰計劃:
1.可使用針劑及口服藥物,也可使用外用藥物,如藥用洗毛液、藥物滴劑和噴劑,因為藥物本身刺激性強,且有些藥物需要控制濃度,否則對人體有傷害,這個一定要在醫師的教導下使用。
2.如果家中有其他狗狗,需要一起治療,即使沒有出現相似症狀,但多半已經潛伏感染,如果沒有一併治療,常會出現輪流發病現象。
3.減少狗狗到公共場所的機會,避免與患疥癬病的寵物接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4/node99132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