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貓咪隨地排泄的原因是什麼嗎?

卡洛斯| 2016-03-12| 檢舉

貓咪隨地排泄的原因你知道嗎?

1.對貓砂的負面印象

如果貓曾在便盆上受到驚嚇或是其他貓的攻擊,也會出現抗拒貓砂的反應。除了前面提到的方式,更進一步的做法是將貓獨立在有提供床、飼料與便盆的小空間(如洗手間)2至3天,也就是像教育小貓那樣,重新進行適應貓砂的特訓。

貓咪怎麼了!?貓咪隨地排泄的原因你知道嗎?

2.不良的如廁環境

便盆和貓砂的條件也會影響貓咪的使用意願。一般來說,便盆的大小要以貓能夠在裡面迴轉一圈為準;高度可以讓高齡貓或幼貓跨越;貓砂至少要有5公分厚;避免更換已經習慣使用的貓砂;而將便盆放置在雜物或走道的周圍,也會讓貓咪無法安心地排泄。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附有頂蓋和門板的便盆比較美觀,但是卻容易充滿味道,飼主在視線的遮蔽下也可能會疏於清潔(至少一天兩次),其實並不是很好的選擇。

貓咪怎麼了!?貓咪隨地排泄的原因你知道嗎?

3.吸引飼主注意

有些貓會在只有飼主在家的時候隨地排泄,只因為它們發現那樣能引起很大注意。所以我們也該知道,「斥責」在訓練如廁時可能沒有任何效果。

這時身為飼主的正確表現是「默不關心」,不要摸貓,不要對貓說話,也不要看著它們。不過相對的,你必須增加與貓相處遊戲的時間,才能夠治療它們的「心裡疾病」。

而講到心裡因素,舉凡氣溫、噪音、味道、飼料(不足或品質不佳),甚至是家具配置的改變,任何會造成貓咪壓力的因素都可能導致隨地排泄,這也都需要飼主更多的關心。

4.泌尿系統或高齡疾病

由於能夠輕易學會使用貓砂,所以當你發現貓咪隨地排泄,情況可能就不如狗狗那樣單純了。首先,你應該要懷疑它是否生病,幾乎30%的貓會在一生當中罹患某種泌尿系統的疾病,造成血尿、頻尿或者排尿困難。而排尿時的灼痛感一旦與便盆形成連結,有些貓即使痊癒了也會拒絕使用貓砂。

同時,老年後關節的退化,或者任何能造成疼痛的疾病和外傷,也都會讓貓來不及走到便盆排泄,至於隨地排便則可能是來自任何一種會造成下痢的疾病。

當貓咪在痊癒後出現排斥貓砂的情形,飼主可以試著在它新的排泄地點放置便盆,又或者是放置飼料或床鋪,因為一般來說,健康的貓不會在進食與休息的地方排泄。

貓咪怎麼了!?貓咪隨地排泄的原因你知道嗎?

5.貓咪的心理壓力與習慣

貓咪是一種很敏感和很固執的動物,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給它們造成心理壓力;還有它的習慣是很難根據主人的要求去改變的!當它在家裡某個地方排泄覺得舒適和安全時,它就會經常在那裡排泄。如果主人強加干涉,它就會在家裡找其它合適的地方排泄,並不斷地變換地方。

6.新成員的到來

家庭中有了新成員,比如主人新買來的貓咪或小狗等其它寵物時,甚至女主人生小孩時、都會造成一些貓咪的緊張和不安,有的貓甚至會有妒嫉的情形發生。為此,貓咪就會亂排泄,來表示對主人和其它動物的不滿。

7.標記氣味

就像人類使用名片,貓也會設法將自己的氣味附著在各種地方,好用來確認地盤、解讀地位、判別同伴以及尋找伴侶等等,而標記的行為就包括磨蹭人或物體、磨爪、噴尿。

與一般排泄不同的是,標記行為的尿量會比較少(甚至沒有),而且不是在便盆附近或者柔軟的地方,仍然有利用便盆的意願,更重要的是氣味特彆強烈,因為這樣才能夠誇耀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常見於沒有接受結紮和避孕手術的貓咪。

換句話說,調查顯示90%的噴尿行為可以透過結紮控制。

貓咪怎麼了!?貓咪隨地排泄的原因你知道嗎?

調教貓咪遵循上廁所的紀律

1、訓練有素的調教

無論怎麼可愛的貓要是隨便在沙發衣服上排便、拉屎的話,它的可愛就會大打折扣。這對貓來說是一大不幸。要是貓上廁所訓練有素的話,家裡會很乾凈。本來貓很喜歡潔凈,是易於訓練上廁所的寵物,雖然可能有的貓也會隨地方使,讓主人為難,但這主要歸罪於訓練無方的主人。

2、反覆地帶貓上廁所

(1)換新居及早訓練:在貓踏人家門的第一天起,就應訓練它上廁所了。儘早訓練效果好。在貓能自由進出的走廊角、陽台等地設置貓用廁所。末習慣新家的貓有便意時會坐立不安,這時就是訓練上廁所的好時機。

(2)使用貓砂:把貓抱到準備好的廁所里,最初它可能會不知所措地爬出來,這種情況屢見不鮮,但你要輕聲地對它說:"廁所在這兒"。然後再重複幾次把沾有貓屎味的沙子,紙巾放入廁所中,貓聞到自己的氣味時才能安心。當貓順利方便完以後,別忘了好好表揚它"乾得好"。只要這樣重複訓練就會很有效,甚至有的貓在外頭都會特地跑回來上廁所。

雖然使用貓沙雖然簡單,但一公斤貓沙幾塊錢,費用不小,每天還得及時清理,否則異味滿屋,麻煩還是不少。其實貓是很聰明的動物,貓本身就很愛清潔,在固定的地方排泄,訓練貓使用廁所非常容易的哦。

貓咪怎麼了!?貓咪隨地排泄的原因你知道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4/node9526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