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養過程對貓造成了哪些改變?
很少。現代的貓與家犬不同,跟袓型仍然很接近。不論是在解剖學上或在行為上,現代貓與非洲野貓仍明顯相似,而非洲野貓是數千年前在中東逐漸演化來的。
從那時開始到今日的改變,大多都在表面上。毛色改變,毛的長度也有調整,但在表象底下,即使最嬌生慣養的純種貓,也依然是古埃及時代保護糧倉的有害動物掠食殺手。
在少數重要改變中,有一項改變加速了馴化品種的繁殖周期。現代寵物貓可以輕易在一年中經歷三次繁殖周期,而野生型只會在春天繁殖一次。繁殖速率增加到三倍,大大說明了為何現代都會區的貓數量會急速增加。
第二個改變是,貓的體型比野生樣本中發現的體型稍小。到底這是古代的貓養殖者為了讓新發現的動物夥伴更易於馴養而故意採取的手段,還是因為大量近親繁殖的結果,都難以下定論,不過這仍是貓類馴養過程的一大特色。
第三,現代家貓比其野生祖先多了一點「孩子氣」。幾乎可以確定是數世紀以來貓飼主的選擇,不過這選擇並非有計劃。成年仍愛玩耍的動物比較適合我們,所以也得到了我們的偏愛,這樣的動物最容易飼養。它們有兩個優點:不但是更迷人的伴侶,也更容易掌控。由於它們很孩子氣,因此更樂意把人類飼主當成擬父母,就算早已不是小貓,也還是把人類住家當成「窩」。這也意味著貓在每一次領土訪視之後,會更有可能一再回到家中,讓父母安心。
較不孩子氣的貓比較容易四處漫遊、離棄父母的住所,並尋找全新的領土
建立自己的家。這正是野生小貓長大時做的事。但是家裡的幼貓必須待在家.並以分裂的人格度過成年:一方面是種畜和老鼠殺手,一方面是人類家庭的偽小貓。近年來,這個過程愈演愈烈,貓做為家庭寵物的身份比有害動物殺手的身份更遣要:由人馴養出的新生貓必須準備好接受大量干擾,因為人類將會不斷伸出雙手撫摸和擁抱,這隻有成貓心中的幼貓個性才有辦法容忍。所以,貓在8000年的馴養過程中唯一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嬰兒與成年的混體,也許這真的是事實。
儘管如此,貓的適應力還是很強,而且可以用很快的速度轉變成純粹的野生成貓。如果家貓離開人類的保護,她所生的幼貓長大後會像全然野生的一樣未經馴服。在成過程中從未見過人類的農場幼貓成良到一半大時,如果被逼到絕境,將會史成狂怒咒罵的火爆浪子這時就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將它改變成友善的成貓。由此可知。貓有雙重的生存方式:有能力成為天真的家貓,同時又保有變成殺手野進的只要環境改變,貓就會變。難怪貓在過去數千年中如此有成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