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下面的說法嗎?
「老貓要吃老貓飼料,成貓要吃成貓飼料,幼貓要吃幼貓飼料,室內貓要吃室內貓飼料,戶外貓要吃戶外貓飼料,膽小貓要吃膽小貓飼料,愛生氣貓要吃愛生氣貓飼料…….」
「超過七歲就是老貓,要換老貓飼料才會更健康~」
「老貓不能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免得腎衰竭!」
「老貓活動力本來就比較差,所以要選熱量低的飼料免得貓變胖」
除非貓咪生病,否則,貓咪一生的營養比例是類似的。上帝如此貼心設計的設計,為了方便牠們在大自然中可順利生存,不用老了還在轉換食物。基本上,貓咪終其一生對熱量的需求,是呈現一個『微笑曲線』:
研究很明確告訴我們:
小貓跟老貓(超過12歲)對熱量的需求,相較中壯年期,
都是比較高的!(X軸代表年紀,Y軸代表熱量)
所以貓咪進入十二歲後,對熱量需求開始走高,但食量有可能是比年輕時期差,因為老貓常伴隨有一些老化的疾病產生,進而影響食慾與食量,所以老貓食物的單位熱量應該是要最高的,意思是,以前一天吃一碗乾糧,現在只能吃半碗,這半碗最好有一碗乾糧的熱量,不然貓咪會持續變瘦,肌肉會逐漸消失,但高碳水化合物的乾糧容易變成脂肪取代消失的體重,所以體重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整體的體態身形開始變得很奇怪,脊椎變得明顯,肚子卻很大。
老貓的食物若是正確,牠依舊可以維持壯年時期的活躍(thrive),因為貓咪跟狗甚至是人的代謝是完全不同的,硬是把雜食獸的餵食方式套用在貓身上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很多人說。他的貓吃一輩子的飼料也健健康康。的確,如果你的目標只是讓貓」活著」,而不是讓牠」活躍」。
在室內生活的貓常常會攝取超過運動量的熱量,尤其是不喜歡動的老貓,如果貓太胖的話,就會不喜歡動,這樣又會引起過胖的惡性循環。
跟人一樣,肥胖是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等等的原因。要避免老貓攝取過量的卡路里,為了防止肥胖,可以按成年期減少兩成的熱量攝取,雖然不是令貓感到舒服,但為了防止各種內臟疾病、蛋白質、礦物質、鹽分、脂肪還是要控制好。因此要特別使用老貓專用的飼料,而人吃的東西則要特別注意不要給貓吃。還要考慮貓的牙齒及內髒的衰弱,要準備好消化、軟的東西給貓吃。
如果牙齒都已經掉了的話,則貓的食品要用熱的水蒸過後再給貓吃,千萬不要冷冷的就給貓吃,讓老貓能比較舒適的安度晚年。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