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耳蟎:
貓的耳蟎病是由耳癢蟎(Otodectes cynotis)及耳疥蟎引起,十分常見且具有傳染迅速的寄生蟲病。
耳蟎
**症狀
當貓出現經常搔耳和搖頭症狀,同時耳道內有異味(酸臭味),這時要警惕。
1.檢查耳道,如有多個紅色疹狀小結,這是由耳蟎唾液引起的刺激使外耳道紅腫和發炎。
2.耳朵內匯聚由外耳道皮脂腺分泌的蠟樣物質,顏色呈褐色的油性污垢。
3.耳廓廣泛感染,耳內是否有白色皮屑狀物質
4.用耳鏡檢查耳道或拿LED燈對著貓耳道照射,可發現細小、白色或肉色的小蟲在褐色滲出物上運動。
通常情況下,貓咪耳部疼痛明顯,壓痛,拒絕檢查耳部。
搔耳+搖頭
**高發年齡與種類:
貓耳蟎可發生於各年齡的貓。常見於流浪貓身上,與身體狀況,所在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致病原因
耳蟎的致病原因主要是由於耳癢蟎寄生於貓咪外耳道皮膚表面,通過直接接觸傳播。
耳癢瞞的雄蟲長0.32~0.35毫米,雌蟲長0.43~0.48毫米。有4對足,屬不完全變態的節肢動物。
耳癢蟎寄生於貓的耳道皮膚表面,不進入皮膚內層,具有堅韌的角質表皮,抵抗力強。 吸食淋巴液及皮膚細胞,依靠組織殘渣及組織滋養為生。 在6~8℃,空氣濕度85%~100%的條件下可存活2個月以上。發育過程包括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個階段
特殊鏡頭下的耳蟎蟲
**診斷方式:
根據臨床症狀及耳內皮屑、分泌物顯微鏡下檢查診斷。剛剛清理過耳道或噴塗過藥物可影響檢查結果及醫生對耳分泌物性狀、多少的判斷,故就診前一兩天請勿清理貓咪耳朵、勿噴塗藥物。如就診前清理過耳朵,請告知醫生,並描述清理前耳內的狀況。
**治療方案
由於耳蟎有傳染性,發病貓應當隔離治療。
首先使用寵物專用的洗耳水徹底清潔耳道,然後滴入治療用殺蟎耳藥水,在耳外側揉幾下,使藥均勻分布在耳內,一日2-3次。可配合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防治細菌感染,如耳康兼具殺耳蟎及殺菌作用,也可使用大寵愛、福來恩殺除耳蟎。如繼發細菌感染嚴重可能需要結合全身抗生素用藥(如口服抗生素等)。
耳蟎是一種較頑固的疾病,需要連續用藥多日直至痊癒。 而且蟎卵不易被藥物殺滅,所有間隔一段時間(2~4周)再次用藥以殺滅新孵化出來的蟲體,避免病情反覆。
清耳朵要點:先將洗耳水倒入耳道中,然後用一隻手將耳朵提起不讓洗耳水流出,另一隻手按摩耳道,讓洗耳水和耳垢充分作用。然後用止血鉗和脫脂棉清理耳道,可反覆清潔幾次。 然後滴入治療用耳藥水,並按摩耳朵,滴入的方法及手勢同滴洗耳水的方法。
止血鉗和脫脂棉清潔耳道更為專業安全
清潔耳朵的方法:
清潔耳道時,建議選擇 彎頭止血鉗和醫用脫脂棉
因為貓的耳道是L型 ,彎頭止血鉗能探入耳道更深處,你從耳朵外面看到的那些污垢只是一些散兵游勇。耳道深處才是耳蟎、耳垢的老窩。
將醫用脫脂棉撕成大約3cm長,2cm寬的小塊,稍薄些 。用止血鉗夾住棉花的1/2處,按緊鉗子上咬齒,這樣能徹底夾住棉花。 不停的由上往下旋轉棉花,直到包住鉗子尖,然後沾取耳藥水,輕掏貓貓耳道(一定要輕輕的),將污垢清理乾淨。
Tips:
記得裹棉花前要洗乾淨手,否則細菌會隨棉花進入耳道引發炎症;
脫脂棉花濕潤就可以,不要弄的吸飽水,滴滴答就不好了。因為耳道不易通風,多餘的水份在裡面不容易干,時間長了能夠引發中耳炎。
不建議使用棉簽,因為棉簽的棒子太硬了,會使耳道的上皮細胞受損,而可能造成以後的細菌感染,導致變成耳炎。 或可能戳到耳鼓,導致內耳受傷。 另外棉簽也會把耳垢往耳道裡面推,塞住耳道,影響治療。 甚至一些棉棒的棉頭過松,在清潔過程中掉入貓咪耳道中,不易取出!
關注貓咪耳朵清潔
**預防與保健
寵物主人應注意環境衛生,同時關注貓咪的耳朵清潔程度。尤其對於新來的貓咪,檢查其耳部,如有異常分泌物則應隔離治療,治療完全後再與其他貓咪接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4/node8138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