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龜養的是一份心情,賞心悅目自然是必需的。我不贊成一味地追求好的品相而喜新厭舊,更鄙視把漂亮龜養破相後拋棄然後另尋新歡。錢多不是你的錯,禍害好龜就是你的不對了。我把這種玩家稱作「靚龜終結者」!既然養了,就要善始善終。但是,如何在長期的飼養過程中儘可能維護龜的品相呢?下面我就家庭飼養環境中最常見的十種影響基本品相的問題加以分析。
1
斷尾
以它的高發率和不可逆性排名第一。
原因:
1.營養缺乏:一般出現在龜苗時期,由於虛弱或者疾病,龜體營養缺乏,尤其是維生素的缺乏,導致尾尖枯萎、壞死。
2.咬傷:龜的尾巴韌性還是很強的,體型大小相當的龜,一般沒有能力直接咬掉對方的尾尖,但會咬傷,這種傷口如果消炎及時,很快就會痊癒,但如果不幸感染,一般都是會壞死脫落。
3.腐皮:嚴重的腐皮往往伴隨尾尖壞死,而且也經常發生在成體當中,這種斷尾的特點是初期看不出來什麼異樣,某天尾巴突然就剩半截了。
4.折斷:多發於龜苗,在沒有水的情況下,龜苗靠著容器壁不斷攀爬,尖細的尾尖直戳容器底,很容易折斷,折斷一段時間後會自行脫落。
恢復:一旦斷尾,是永遠都不可能恢復得和原先一模一樣的,因為喪失的是尾骨,傷口癒合初期,由於結締組織修復過程中膠原蛋白的增生,末端會出現膨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尖變長,但節數不會增加。
預防:
1.幼苗時期加強營養,健康強壯的龜苗尾巴是不會自行枯萎的。
2.避免不同體型大小和種類的混養。
3.提供清爽乾淨無雜物無縫隙的飼養環境。
4.禁止龜苗在無水情況下攀爬!
2
斷指
以它的高發率和可修復性高居榜眼,但事實並不是如此。
原因:
1.咬傷:龜在進食時指甲擔任著重要角色,它們用指甲將食物撕成碎塊或者適合吞咽的形狀,所以,指甲上有食物碎屑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這時候,餓極了的夥伴去吃這些碎屑,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2.腐皮:腐皮往往伴隨著指甲的大量脫落,嚴重時候甚至是全軍覆沒或者連指骨都爛掉,這種斷指的特點也是初期沒有任何徵兆,某天換水時龜用力一扒,兩枚指甲就不見了。
3.水質過敏:溫室龜最常見的情況之一,指頭腫脹,然後指甲脫落,這是因為溫室龜由於長期生活在恆溫並加有抗生素 的水體中,免疫力很低下,在家庭飼養的新環境中很容易感染。
4.磨損:在運輸和販賣的過程中,龜會盡力逃脫,指甲也會磨掉或折斷。
恢復:這個品相問題是大家除了斷尾之外最關注的問題了,但這個問題並不嚴重,很多人都認為,只要指甲根還在,都會再長出來的,但是,我要說的是,即使你們所謂的指甲根也掉了,還是會長出來新指甲的,我的一隻公草,去年年末由於腐皮一節指骨都爛掉了,但經過3個月的修復,還是在斷指的末端長出了一個新指甲。
預防:
1.餵食時儘量分開,投放食物要多,切不可引起爭食。
2.保證水質,減少感染的可能。
3.提供可以磨指甲的底材的同時,要把握好度。
3
爛甲
雖然沒有斷指高發,但後果比斷指嚴重很多倍。
原因:
1.水質過敏:一般出現在溫室龜和野生龜中,溫室龜由於長期生活在恆溫並加有抗生素的水體中,免疫力很低下,適應能力不強,在常溫飼養和接觸新的水體後常發生爛甲;野生龜長期生活在弱酸性並充滿有益微生物群落和腐殖質的水體中,對水質要求很高,人工飼養後也會因為水質變鹼變差而爛甲。
2.淤傷:一般出現在新買來的商品龜中,由於路途的顛簸和意外碰撞,龜甲下有淤傷,起初完全看不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淤傷處變色,之後開始和周圍組織出現界線,最後就是大片的深層爛甲。
3.缺乏維生素:偏素食性的龜類尤其容易爛甲,原因可能和其對植物來源維生素的依賴性有關,尤其是維生素C,所以人工環境下應該儘量給其提供足夠的新鮮植物;而對於馬來食螺龜,愛爛甲的原因也很可能和它對軟體動物體內豐富的維生素E的依賴性有關。
恢復:傷口癒合後,爛坑會慢慢埋口填平,但顏色和質地會與周圍健康龜甲有所不同,經過蛻甲或磨平會慢慢變得不明顯,值得一提的是,恢復後,腹甲的生長線往往會像河流那樣改道或者分支,而背甲一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預防:
1.記住!絕大多數淡水龜亞科和大多數龜亞科的龜,尤其是產於東南亞的龜類,是需要弱酸性水的,最適宜的pH是6.5~6.8之間,而豬鼻則需要弱鹼性水,鑽紋則需要弱鹼性的半鹹水,如果有試紙,可以監測。
2.有條件的話,儘量用循環水過濾系統或者用養魚的水來養龜;沒有條件或者不養魚的龜友,可以用晾過的自來水(注意,是晾水而不是曬水,曬水會導致水的pH增大!),晾水的容器中常年放些水草,預防爛甲的效果會更好。
3.溫室龜和野生龜的飼養初期,應該多干養,每天只泡水幾個小時,然後慢慢延長時間,讓其逐漸適應水質。
4.對於爛甲高發品種,如花龜、安布、孔雀龜等東南亞龜類,飼養初期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維生素C。
5.增加水的溶氧量,導致爛甲的細菌是厭氧菌,氧氣就是最好的藥!
4
塌背
經常可以看到家養了十幾年的草帽龜、元寶龜、盤子龜,情形讓人看著心酸,慘不忍睹!
原因:只有一個,長期的低水位環境飼養,水龜背甲生長線的生長很依賴水,很多人害怕龜嗆水或者呼吸費勁,就用淺水飼養,使龜背甲的第2、3、4椎盾長期缺水不生長,隨著肋盾、第1、5椎盾和緣盾正常生長,體形越來越扁,最終導致塌背。
恢復:在提高飼養水位後,幼龜和不嚴重的年輕成體會慢慢得到矯正,最終趨近於正常體形,年老的成體或者嚴重的年輕成體很難恢復。
預防:飼養水深必須過背,水陸分明,要麼在水裡呆著,要麼在岸上呆著!
5
隆背
沒有塌背難看,但主流審美觀念還是認為光滑流暢的體形更順眼。
原因:最普遍的說法是蛋白質攝入過剩,導致甲片變厚,但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準確來講,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缺乏維生素D3或者食物的低鈣磷比影響鈣在骨骼中的沉積,從而導致龜的骨骼生長緩慢,而與此同時,龜甲由於不缺乏蛋白質而正常生長,這種不同步生長從力學原理導致了龜甲來不及延伸而隆起,生長線接縫處隆起。
矯正和恢復:年幼的龜,如果及時改善了飼養方法,以後新長出的甲片會變得平滑延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先隆起的甲片最終也會整片蛻掉(龜亞科)或者逐漸磨平(淡水龜亞科);而成年龜則由於甲片下的軟組織已經隆起,很難恢復成正常的樣子。
預防:攝入高鈣磷比的食物,保證陽光或UVB的照射。
6
磕碰、劃傷
家庭飼養中常出現的意外。
原因:
1.飼養環境空間立體落差太大導致摔傷。
2.逃跑、放風、換水時的意外摔落。
3.用稜角尖銳鋒利的石頭做陸地,龜在爬上岸時也經常會劃傷生長中的龜柔軟的腹甲中線。
恢復:不討論爛甲情況的話,淺層的磕碰一般會隨著龜蛻甲和磨平而消失,深層的需要時間更長,假如是某一片緣盾整個磕掉,那就別想著還能長好了;腹甲的劃傷一般不會太深,康復後會變得不光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變得光滑細膩。
預防:
1.環境簡單明朗。
2.輕拿輕放,防止意外。
3.不要用稜角尖銳鋒利的石頭做陸地。
7
頭部膠原組織損壞
塌鼻龜、頭頂有坑的龜都在其列。
原因:
1.龜在運輸過程中掙扎逃脫的擦傷。
2.求偶時被其他龜咬傷。
恢復:健康的龜很快會結痂,正常情況下掉3次痂後,傷口就能長平,顏色和質地經過很多次蛻皮後最終也會恢復原狀,但營養缺乏或者虛弱的情況下,恢復後往往會留下永久的坑。
預防:
1.非交配期雌雄分開飼養。
2.避免頭部和容器的摩擦。
8
喙質破損、脫落
像掉了牙的老太太!
原因:
1.腐皮,又是腐皮,我就不詳細說了。
2.喙質磨損,一般發生在下喙,龜在試圖逃跑的過程中,下巴和容器壁的摩擦所至。
3.用鑷子餵龜時龜經常咬鑷子。
恢復:比起指甲的再生,這個恢復得非常慢,在恢復過程中應該給它提供充足蛋白質。
預防:
1.腐皮的預防
2.儘量不要用透明的容器飼養,它不會意識到透明材質,會不停地想爬出去。
3.用鑷子餵龜時候儘量注意別讓龜咬到鑷子。
9
生長紋不均勻
雖然不嚴重,但很影響美觀。
原因:龜甲上的生長紋記錄著龜的生長情況,溫室龜和野生龜在家庭飼養後,食物和環境發生巨變,新長出來的龜甲從顏色、質地等方面明顯區別於以前長出來的龜甲。
恢復:一般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背甲最終變得光滑或者界線變模糊,可以多讓龜干曬太陽,會促進老甲的脫落。
預防:慢慢改變飼養方法和環境,創造一個過渡期。
10
背甲不光滑
滄桑是一種美,但它不是美的主流!
原因:真菌感染、背甲缺水都會導致背甲變得「滄桑」。
治療和恢復:多讓龜干曬太陽,會促進老甲的脫落,最終使背甲變得光滑。
預防:良好的水質,充足的太陽光,濕潤的空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4/node14236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