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水棲性的種類,龜甲上的甲質盾板表層發生大量鬆脫剝落,是屬成長的自然現象,不需要過度緊張。在體型較大的巴西龜隨著成長過程,有時就會發現有此種情形,體型較小的個體盾板剝落的情形會比較不明顯。在台灣原生的淡水龜種類則較不明顯,有些種類(如柴棺龜)則幾乎不會有此種情形。這種現象與其他爬行動物的蛻皮相當類似,英文稱為shedding。有些人誤以為是「脫殼」,其實只是盾板老化的表層代謝剝落而已,並不需要特別緊張。但如果整塊盾板完全剝落,露出下層的骨板或出血,就需要特別注意,需要進行傷口的處理。
除了盾板表層剝落之外,龜類有時也會發生表皮剝落的情形,通常以水棲種類較為常見。一般龜類的生長速度緩慢,脫皮的現象並不明顯,如果有發現大面積表皮剝落的情形,雖不是非常嚴重的健康問題,還是需要注意一下。不正常的脫皮可能原因很多,包括餵食過多,造成過度成長;過度日曬導致皮膚受傷;維生素A供給過多或過少;受黴菌感染或飼養環境水質不良。但如果是感染造成的脫皮,常會伴隨出現紅腫或出血,尤其在靠近趾甲處最為明顯,嚴重時會造成趾甲脫落,甚到死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