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一部動畫短片,而當我看過一次之後便難以忘懷。第一次接觸新海誠的作品還是《秒速五厘米》,但是看完之後的我並不是很能理解這部動畫。
於是我便去找有關新海誠的作品,而其中有一部黑白動畫短片一《她和她的貓》
而現在,《她和她的貓》也已經改編重新出現在我眼前。與99年的作品描述中那種帶點悲傷和曖昧的感覺不同,改編後的作品更給我一種感同身受,也許是篇幅變長,可以更詳細地把這個溫暖的故事講完,給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貓其實是一種壽命很短暫的生物,基本超過10歲便是老年階段。就像動畫中達爾說的「她活在她的時間,而我活在我的時間,彼此互相交匯的時間是無比寶貴的」
曾經有人問我,養貓不會很辛苦很麻煩嗎?的確,養貓確實有很多麻煩,照顧一隻幼小的貓咪其實不比照顧一個寶寶簡單。(雖然養大了的貓大人一樣很調皮…)
但是相比帶來的快樂也是成倍的,貓為何存在?現如今養貓不再是當初為了抓老鼠那種簡單的理由。就像動畫中描繪那樣,當你拖著疲憊的身軀打開家門,家中的貓大人人回歸的聲響而緩緩走到門口,你轉動門把走進家門,輕輕將靴子脫下,而貓大人則在你的身邊輕輕蹭著你。
偶爾一聲略帶焦急的叫聲催促著你準備晚餐,一瞬間你便會感覺開朗許多。
現實生活中的貓是一種很傲嬌的生物,無論是其姿態還是動作。當你輕輕撫摸貓的下巴,它則會舒服的眯著眼仰起頭作享受摸樣。而你也會在那柔軟的皮毛與貓大人享受的表情中得到治癒。
動 畫是以貓達爾為主視角,每天目送她離開家,關上那扇通向外面世界的大門,在家裡等待她的歸來。深夜,在她疲憊的躺在床上,達爾則靜靜的躺在她身邊。
這是貓唯一可以做到的,也是現在我們很多人無法做到的一一名為陪伴的事。
在改編版中,達爾對於自己的主人更像是一種年長者的關愛,而不是像黑白短片中那種愛情的表現。安慰,關心,到最後一幕為主人打電話回家,然後在女主與母親的溫暖對話與歡笑中緩緩睡去。
自己家裡也習慣養貓,也曾經有隻像達爾一樣的貓。一樣活了許久,也成為了貓爺爺的存在。記憶中休閒時媽媽也經常抱著它坐在陽台,後來因學業離家一段時間,真的很短,也就兩三個月。
歸家時貓早已經不在,媽媽也曾想在領養,但還是作罷。自己在那段時間看著媽媽,腦海中浮現最多的念頭是:或許,比起我來,貓陪伴在媽媽的身邊的時間還要更長。
曾一度認為改編後的達爾就是黑白短片中的貓,但是結局女主又在天橋下抱出一隻白貓,後來再跑去看黑白短片時才發現,改編後的她和她的貓更像是前傳呢。
貓的存在名為治癒,名為陪伴。或者說所有在你身邊的小動物都是這樣,或許它只是你擁有過的許多寵物中的一員,但是對於它們短暫的生命來說,你是它們生命中的全部。
(PS:現在我家又養貓了,但是牠很喜歡跟你開玩笑呢!臭貓,走開!現在在團戰呢!!不要動我的R鍵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4/node13411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