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替籠養和舍養鸚鵡做實驗室試驗的重要性

卡洛斯| 2016-10-17| 檢舉

論替籠養和舍養鸚鵡做實驗室試驗的重要性

在對疾病作出反應和疾病的表現方式上,鳥類是獨一無二的。作為鳥兒的主人,如果你能意識到鳥兒身上的病症並迅速對他們的需求作出回應,你應該感謝這一事實。

動物會對一個或以上的醫療問題產生自身生理方面的掩蓋,通常涉及一個或多個器官系統,所有動物在這方面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當他們不能自我彌補生病的跡象,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病症。當某隻動物生病了但並未表現出明顯的病症,這段時期在專業上的術語叫做亞臨床疾病。籠養的鳥兒似乎有相對更強大的掩蓋生病跡象能力,而亞臨床疾病在鳥類中很常見。實際上,鳥類在隱藏他們生病的跡象時,其實是種自我保護的反應,而非某種故意或有意識的行為。

毫無疑問,這種自保反應是種進化適應。許多鳥類是群居生物,有著社會等級之分(「進食順序」)。任何在等級中難於維持現有地位的個體都可能從鳥群中被驅逐。同一個種群中的成員會去「恐嚇」較弱的成員,這種傾向會將較弱成員的基因從種群的基因庫中剔除。這樣做能增加物種存活下來的幾率。除了有利於整個鳥群,這樣做理應還能使這個較弱的個體看上去相對更健康,從而儘可能避免成為「恐嚇」對象。

動物行為學家相信,社區群體的進化性建立(鳥群、獸群,等等)是基於個體存活數量的增加(有更多雙眼睛和更多對耳朵去偵察捕食者以及其它威脅生命的情況)。捕食者總是選擇消除掉種群中最弱的成員(最年幼、最衰老或重病的)。同樣,這促使每個個體儘可能長時間保持健康,從而避免吸引捕食者盯上整個種群或個體自身。

診斷實驗室

籠養鳥兒的亞臨床狀態使得對疾病的診斷更困難。因此,鳥類獸醫必須嚴重依賴診斷實驗室它們提供多種測試,幫助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與此同時,還能監控鳥類患者的診療過程。

細菌和真菌疾病能通過微生物實驗室診斷出來,從而判斷出適合治療這種疾病的最有效的抗菌藥物(抗生素,等等)。

針對常見疾病的實驗室試驗:

收集並分析血液

尿液分析

檢查:體液和身體組織

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寄生蟲鑑定

屍體剖檢

實驗室試驗雜項

某些特殊試驗的樣本必須提交給其它實驗室,以供分析。針對鉛中毒(常見的籠養鳥中毒)的診斷需要對病人的血液做特殊分析。針對衣原體(「鸚鵡高燒」)的診斷需要向州立實驗室遞交一份糞便樣本(或泄殖腔分泌物樣本)或是身體組織樣本,從而進行特殊的測試程序。還可以向其它實驗室遞交血液樣本,以進行血清分析(用來發現某種病原體的抗體,譬如衣原體病)。要診斷籠養鳥的病毒性疾病很困難。對病毒的分離和鑑定需要提交特定的組織或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試驗還必須由州立實驗室或者獸醫學院的實驗室進行。這些測試很耗時間,成本也不低。

分享給寵物好友這篇文章,在成為一個更好的寵物主人的同時,成為一個更好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4/node13052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