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受歡迎的月輪鸚鵡,在塞席爾泛濫成災,政府花百萬美元消滅

卡洛斯| 2016-10-09| 檢舉

超受歡迎的月輪鸚鵡,在塞席爾泛濫成災,政府花百萬美元消滅

過去幾十年,月輪鸚鵡在非洲塞席爾群島大量繁殖。這些入侵的月輪鸚鵡與本土鸚鵡品種——馬島鸚鵡爭奪著食物和巢洞,壓榨馬島鸚鵡的生存的空間。

為了消滅這些入侵物種,保障馬島鸚鵡的衍息,當地政府還專門從紐西蘭請了一隊捕手。目前,捕手們主要將精力放在西部的馬埃島(Mahé)。

圖中浮點即為塞席爾所在,位於非洲東面

圖為塞席爾共和國,國土面積451平方公里,人口為9.5萬。廣州市番禺區面積為529平方公里,人口為149.6萬。

月輪鸚鵡的躲在山裡

入侵的月輪鸚鵡時常出沒在連綿起伏的丘陵地帶,要發現它們的身影並不容易。翠綠的羽毛更是讓它們隱身在樹叢中,捕手們對此感到很頭疼。

「它們通常在安塞羅亞萊區棲息(Anse Royale),即馬埃島(Mahé)的東部。但是現在已經有人在發現它們的活動範圍拓伸到了馬埃島西部了。我們現在主要在波特格勞德地區巡邏(位於馬埃島的西部)」,項目指揮官Laurent Leit對塞席爾新聞署的工作人員說道。

「月輪鸚鵡很聰明,只要我們在某個地方伏擊過它們,它們就再也不會出現在同一地點,這讓我們的工作更加困難。」

月輪鸚鵡不僅僅對當地的馬島鸚鵡造成威脅,當地農民的作物也常常遭到它們糟蹋。

這些綠鸚鵡最初是在1970作為寵物,引進塞席爾的。僅僅過了幾年,就有一些鳥兒從籠中逃出,並且在野外存活了下來。很快,它們的數量開始增長。截止2003年,塞席爾政府決定將它們全部抹殺之前,它們的數量至少達到了500隻。塞席爾政府在過去的13年間的努力雖然有一定成效,但是仍有部分月輪鸚鵡倖存下來。

保護馬埃谷地自然保護區

備註:馬埃谷地自然保護區,又譯作瑪依谷地自然保護區,是塞席爾普拉蘭的一座國家公園,於1983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馬埃谷地自然保護區建立於1966年4月18日,有大面積的檳榔森林。

大部分月輪鸚鵡的活動範圍是在馬埃島(Mahé)。但是,現在人們已經在普拉蘭島(Praslin)和錫盧埃特島(Silhouette)發現了這些鳥兒的蹤影。在普拉蘭島(Praslin),這些入侵物種嚴重的威脅了斯瑟馬島小鸚鵡(Coracopsis barklyi)的生存了,它們的野外數量僅剩一千隻不到。在與斯瑟馬島小鸚鵡競爭食物和巢穴的同時,月輪鸚鵡還帶了致命的PBFD病毒。在此之前,塞席爾根本就不存在PBFD病毒。這也是塞席爾像歐盟求助的原因之一。

斯瑟馬島小鸚鵡是塞席爾特有的一種中等大小鸚鵡。它們是非洲黑鸚鵡的亞種,但有時也被分類為獨立的物種。它們是塞席爾的國鳥。

歐盟也同意協助塞席爾組織月輪鸚鵡從馬埃島(Mahé)向普拉蘭島的擴散。兩者之間僅僅隔45公里。

「月輪鸚鵡具有高度的入侵性,如果它們入侵到馬埃谷地自然保護區,那麼當地鸚鵡物種——斯瑟馬島小鸚鵡將被徹遭受滅頂之災」,Leit說道。

當地的動物保護基金會為了消除月輪鸚鵡造成的威脅,還向報告月輪鸚鵡出沒行蹤的人提供15美元的獎勵,如果工作人員根據報告人的消息,將該月輪鸚鵡消滅,該報告人還將獲得150美元的獎勵。

小編想說,能不能把這些鸚鵡都送我們,中國的愛好者需要它們!

如果你喜歡鸚鵡、或者想學更多鸚鵡相關知識

請關注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4/node12949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