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鸚鵡知識] 鸚鵡長期下蛋問題
對於多數鸚鵡品種來說,長期下蛋並不是個大問題,但它的確會發生,而且每位鸚鵡主人都應當對此有最起碼的了解。只要對環境稍加改動,主人們就能大大減小這個問題發生的幾率。
在各大論壇和我的收件箱裡,經常能看到同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單身鸚鵡也會下蛋。我想,在了解到他們那甜美伊人的小鳥不用同雄性鸚鵡交配就能下蛋時,多數鳥主都會很驚異,但事實的確如此。
這一現象在某些鸚鵡品種身上更常見。譬如,玄鳳鸚鵡更傾向於長期下蛋。貴格鸚鵡則相對少見,不過每年都有幾位貴格鸚鵡的主人聯繫到我,向我報告說他們家那5歲或10歲的鳥兒第一次下蛋了。
這些鳥主很擔心,而他們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首先,產卵有時會引起鈣質不足和挾蛋症,後者是指鳥兒無法將蛋排出,因為蛋殼太軟了。這兩種情況對雌性鳥兒來說都是很危險的境地,有時也會導致死亡。這也正是繁育人員在鳥兒產卵期間給她們補充鈣質的原因。
產卵期間會發生的另一件事就是雌鳥經常因為天性使然而經歷令人不快的個性變化,從而變得過度保護自己的鳥蛋。幸運的是,一旦產卵周期結束,「老」性格就又回來了。
想要理解如何預防鸚鵡的長期下蛋,首先了解是什麼開啟了這一過程是很有幫助的。
誘因有哪些?
某些條件促進雌鳥進入「繁殖狀態」,於是她就開始產卵了。這些條件包括日照時長、下雨以及能否攝入各種特定的食物。
繁育人員通常要很努力地將這些條件調整到剛剛好,才能幫助鳥兒們開始產卵。當鳥兒進入繁育狀態時,她會釋放出荷爾蒙,並開始產卵和下蛋的周期。
因此,如果繁育人員希望鳥兒開始產卵,他們會逐漸增加鳥兒接觸光照的小時數、增加新鮮食物的供應以及增加下雨量(或是洗澡次數)。我發現,如果鳥主們做的正相反,一般就能中止產卵周期或從頭預防其開始。
對於想要主動降低鸚鵡產卵幾率的主人們來說,我建議每天光照時間不要超過10-12小時。多數情況下,這就足夠預防雌鳥產卵了。
想要打斷已經展開的產卵周期,我會建議立刻將光照時間縮短到少於8-10小時。此外,我會暫時停止給鳥兒洗澡,並且減少供應新鮮食物。我還會立刻開始往鳥兒的飲食中增加鈣質補充。一旦產卵中止,就可以恢復正常的洗澡和新鮮食物了,你還可以慢慢講光照量增加到每天10-12小時。
每隔一段時間,就算採取了上述步驟,雌鳥總會繼續一個接一個地下蛋。如果你家的小鳥發生了這樣的事,你就該與優秀的鳥類獸醫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了。獸醫可能建議打一針荷爾蒙,讓鳥兒停止產卵。
經常被提起的一個問題就是,該不該將鳥蛋留在鳥籠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我是肯定會拿出來的,並且遵循上面提到的建議來中止產卵周期。有人覺得將鳥蛋拿走會讓鳥兒感到沮喪,但我自己過去在拿走鳥蛋的時候卻從沒注意到這種情況。然而,你應該聽聽各方建議,並為你的鸚鵡採取自己認為最有道理的做法,就像其它任何事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4/node129088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