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都很理想,缸為什麼還出問題?因為你忽略了它
何謂Organic(有機質或物)?
1
化學定義就是同時帶有C,H分子的物質,通常是生物所合成的物質
大部分還會帶O,N,S,P 等分子,關於有機質的定義有學過化學的應該都很清楚
有機鹽與一般所謂的營養鹽(PO4,NO3,SiO2)是完全不一樣的物質
相同的地方是兩者(部分有機物)都能結合鈣、鎂、鉀等物質為生物所吸收
為什麼要討論有機質?
2
1.包括紅泥藻、毛藻、 Mr.Brown SPS、魚病等大部分都與有機質脫離不了關係
2.一般從設缸開始,大部分的努力都與缸中不斷產生的有機物有關
3.從最簡單的系統到最頂尖的系統幾乎都在處理有機物
4.缸中的無機鹽大部分都來自於有機物,減少有機物也等於減少無機鹽的形成
為什麼這些情形與有機質有關呢?
3
為什麼這些情形(紅泥藻、毛藻、 Mr.Brown SPS、魚病)與有機質有關呢?
很多人將所有水質都調整到很理想的範圍,可是這些情形卻一再發生。
看過太多的國內外缸子的數據PO4=0 NO3=0 KH=8 Ca=400等等,都還是會有這些問題產生。
其實無論淡海水,在設缸初期的養水操作除了讓上列數據穩定外,最重要的莫過於降低有機質
有機質種類?
4
有機質大致上分為溶解性與非溶解性(生物的主要代謝物)
這兩種的種類又可分為相當相當多的種類與形式,光是在水族箱中大概就有數萬種之多
像amino acids類,vitamins類,acetate類, oxalate類........
如何除去有機質?
5
1.加強水流
(非溶解性)排除缸中的魚便便、珊瑚等所代謝的物質
2.經常更換白棉
(非溶解性)白棉主要為濾除固態非溶解的物質,如果不經常更換就會漸漸變成溶解性有機物
或是被生物分解成有機或無機的物質
3.使用蛋白機
(非溶解性,溶解性)主要能去除極性不強的有機物(價數不高的、親水性差的),這部分大概就占了90%左右
4.使用活性碳
(非溶解性,溶解性)活性碳能除去部分有機物(分子量介於60-300),及部分極性強(價數高)的有機物,
可吸收部分蛋白所無法除去的,
5.培養藻缸
(溶解性)藻類能吸收蛋白及活性碳都無法去除的有機物(像親水性有機磷、親水性有機氮等),尤其是設缸初期功效最大
6.微生物分解
(非溶解性,溶解性)幾乎所有缸子都有為數不少的微生物能分解有機質,但是因有機質的種類實在太多
因此缸中幾乎不可能具備能分解所有有機物的微生物,因為大部分微生物都會因缺乏某些物質而陣亡
所以說在微生物分解的情形下,有機質的總量可能不高,但是單一種類可能蠻高的。
另外有些微生物會分解有機物,有些是完全吸收,或是形成有機生物鏈,如果只有會分解的物種未必是好事
7.換水
所有的過濾系統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刪除有機廢棄物,唯有換水能作得到,但是千萬不要直接使用自來水泡海鹽,因為自來水中的有機質有時相當高
使用天然海水的風險也蠻高的,只要不小心用到一次西部的海水就要花很久的時間濃度才會降低
8.不要過度使用添加物
因為絕大多數的添加物中有機物的含量都相當高,廠商之所以會如此做主要是為了幫助生物吸收
但是往往也會幫助低等藻等生物的生長
9.O3(臭氧)
能除色,氧化大部分有機物,但所產生的物質不一定能減少毒性,有機物總量也不一定會減少
有一個好處是能幫助Skimmer的性能(簡單說是降低了有機分子的價數),但是要小心控制
10.吸附劑、沸石等
有機吸附劑對溶解性有機物的吸附是全面性的,但是這樣的結果通常是負面的居多,在系統正常運作時,不應該使用在主過濾系統中,沸石所吸附的對象則是以小分子的有機物為主,也是扮演著維持系統穩定的角色!
如何測試有機質?
6
1.非溶解性的沉積物部分應該是無法測試的
2.非溶解性的懸浮顆粒有機碳(POC)可測試,但是小弟在水族界還找不到
3.至於溶解性的部分,比較容易測的為DOC也就是溶解性有機碳的總量,單一種類的並無試劑
目前台灣能買到的大概只有Salifert這一牌,不過聽說salifert在PH與Organic這兩種試劑相當不准
原廠說只適合用來測skimmer收集杯中的水。
4.整體來說DOM(溶解有機物)會比POM(顆粒有機物)+有機沉積物的量大很多,除非缸中的水流及循環太差
5.靠經驗(假設無機鹽類並不高)
A.如果發現缸中布滿紅泥藻,這代表有機質相當高(通常是有機磷或非溶解有機物)
B.如果是缸中無紅泥藻,但是毛藻狂長,有可能還有蠻高的有機質(通常有機氮,有機氮比NO3的養分還高)
C.如果發現缸中的魚類易得病,或久病不愈,有可能有很高的有機質(有毒類的有機質,通常是使用自來水)
D.如果發現缸中海鞘、海綿、垃圾海葵、扁蟲等生物暴增,就是有機質正在增加,經常喂食或尚未穩定的系統很容易發生。
E.如果缸中有養SPS但是大部分都是Mr.Brown就要先檢討有機質是否還是太高
F.如果發現在相同條件下,自己的缸壁比別人的容易長綠藻,也可能是比別人的缸子多了些有機質(通常來自添加劑)
有機質的維持
7
有機質過低也未必是好事,以使用活性碳或是蛋白來說就會去除大部分有用的有機質
一般來說有機食物的分子量較高,而有機廢物的分子量較低
因此如果發現缸中的生物生長實在太慢,有可能就是有機食物過低所導致
尤其是珊瑚本身的動物性蛋白並無法由共生藻獲得
要使用蛋白、活性碳等又要維持有用的有機質,這就得靠喂食與經常換水(配方海鹽的有機質並不多)了
另外某些種類的有機質過低會導致SPS白化、RTN、易患蟲害,這在國外有蠻多的經驗
當然大部分的缸子都是有機質過剩的情形居多
自來水中的有機物
8
很少看到台灣的自來水公司公布水質資料
不過從一些學者的研究中指出台灣的自來水中所含DOC濃度平均約為6PPM
另外像矽酸有時候高達14PPM,這兩者對海水養殖來說是相當不利的
而像fiji等污染少的海域DOC還不到0.3PPM,矽酸更是接近於0
所以fiji的sps如果養的不好也不要太自責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儘量以高品質的RO/DI設備將原水處理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4/node119301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