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貓之前,先問問自己受不受得了這七種行為?

九把槍| 2016-08-30| 檢舉

幼年咪們一般都天真無邪,但貓奴們肯定都產生過後悔把主子接回家的想法,因為有些行為真的忍無可忍了好嘛(╬▔皿▔)╯ ! So,我們應該對可能遇到的行為問題有所了解,做好功課才能有效預防喲。

1. 排尿異常

貓咪們出現排尿異常時,可要提高警惕啦!原因有很多,比如病理性因素(泌尿系統疾病等)、生理性因素(春天來了什麼的等)、尿尿的喜好(只喜歡某種類型的貓砂等)以及應激、壓力等。

2. 攻擊行為 貓咪的攻擊行為源於long long ago生活在野外的祖先。較大的頜部開張角度(嘴可以張很大)、尖尖的牙齒以及四肢鋒利的爪子都是攻擊利器。貓咪的攻擊行為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① 遊戲性攻擊

幼年咪們都是萌萌噠,任人蹂躪(僅限四個月前)。四個月後攻擊性行為慢慢出現,簡直就是人間煉獄好嘛!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貓咪的遊戲性攻擊行為便會慢慢消失。誰的臂上沒有過齒痕,你懂的_(:з」∠)_。

② 對其他咪的攻擊

這類攻擊一般有四種原因:爭權、爭地、恐懼、轉移性攻擊(通俗來說,就是一旁的觀眾咪會無辜躺槍被打)。

③ 掠奪性攻擊

掠奪行為是大自然中咪獲得食物的方式,抓個鳥、老鼠什麼的都不在話下。不過讓人頭疼的是,通常咪會藏在牆後扭屁股╮(╯▽╰)╭ ,然後對咱裸露的腳踝釋放抓咬技能……誰的踝上沒有過齒痕,你懂的

3. 疾病

有很多疾病會導致攻擊性行為,比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缺血性腦病、腦部腫瘤、腦部創傷和硫胺素缺乏等。

4. 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症通常意味著對其他事物的不信任和過度防禦。和汪星人不一樣,患有分離焦慮症的咪不會叫個不停,更不會啃咬門窗試圖逃脫。咪的分離焦慮症症狀並不明顯,需要咱們奴才悉心觀察才能察覺。

5. 強迫症

強迫症通常表現為某些替代行為的過分重複,患強迫症的貓咪往往是很焦慮的。當咪本應該做出攻擊或逃跑行為卻不能實現的時候,會代替性地做出一些毫不相關的行為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比如理毛),這些行為不斷自我強化,以至於影響到了貓咪的正常生活,那麼就是強迫症了。

其他常見的強迫症行為還包括:Fabric eating/wool sucking(把毛衣、毛線頭吮吸)、過度理毛、拔毛(常見於腹部和四肢內側)、感覺過敏(產生幻覺、狂躁、精神分裂等)等。

6. 貯食行為

早晨在枕頭邊發現主子好心留下的死老鼠已經不新奇了。你知道咪還會收藏Bling Bling的東西嗎,家裡不見了的首飾可能已經被主子收繳了。

7. 磨爪

抓!沙!發!抓!桌!腿!不多說了,想想家裡的沙發就心疼(╯‵□′)╯。

在熟悉了這些常見的行為之後,我們就知道哪些是需要引起我們注意,加以糾正的行為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4/node115876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