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狗肉節,是傳統還是殺戮?
每年夏至,以貓狗肉為美食的「玉林狗肉節」將會在廣西玉林舉行,今年也不例外。近日,20多名動物保護者帶著有1100萬人聯署的請願書,來到北京的玉林市政府駐京辦外請願,要求停辦這個節日。
呼籲抵制玉林狗肉節的請願活動也出現在倫敦
據統計,亞洲每年約有3000萬隻狗成為盤中餐,其中中國的宰殺數量占了三分之一!而玉林狗肉節現場至少有1萬隻貓狗會被宰殺,很多貓狗被活生生的吊起來、棒殺、電死、燙死、再被剝皮切成塊,這過於殘忍的場景曾多次在全世界範圍內引發非議。
吃狗肉是習俗,但狗肉節是"新習俗"
廣西人夏至吃狗肉的習慣,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當時物質條件有限,用狗肉來進行社會聯絡,是廣西在選擇性並不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習慣。
雖然吃狗肉是習俗,但玉林狗肉節卻是個「新習俗」。關於玉林狗肉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9年玉林舉辦的美食節,在這個節日上,玉林脆皮狗肉獲得金獎,而這個活動的主辦方正是玉林市旅遊局。至此,「玉林荔枝狗肉節」正式在每年夏至日舉辦。
玉林脆皮狗肉曾獲得旅遊局主辦的美食節金獎
迫於壓力,玉林官方做出諸多妥協
隨著時間的流逝,愛狗人士對玉林狗肉節的抵制仍在堅持,而當地政府面臨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從去年開始的禁公務人員吃狗肉、禁當街屠狗、遮蓋「狗」字等,都是玉林官方做出的讓步。
禁止公務人員吃狗肉,是表達當地政府的一種態度,「我們對自己內部人已經先管理起來了」;禁止當街屠狗,禁止商鋪招牌中出現「狗」字,雖然不改變殺狗、吃狗、賣狗肉的事實,但對愛狗人士的感情上算是一種安撫。只不過,這些妥協和安撫,真的足夠了嗎?
成功案例在前,我們希望一步到位
事實上,浙江金華也會每年舉辦狗肉節,但因為遭到微博網友大面積「聲討」,包括演藝明星在內的各界人士也加入撻伐行列。最終,浙江金華市婺城區乾西鄉政府在輿論壓力下,讓「湖頭狗肉節」於2011年壽終正寢。
正是這次網絡討伐的勝利,讓「動物保護志願者」將矛頭指向了玉林市政府,希望用同樣的手法迫使玉林不辦狗肉節,而不只是「不讓公務員吃、不殘忍地吃、不大張旗鼓地吃」。
拓展 | 人類文化必須高於人類行為
引用作家雪漠在《人類文化必須高於人類行為》中的一段話:
我們不反對一些朋友吃肉,但我們不希望出現一種提倡殺生的文化,就像在萬不得已時,我們可以用暴力去抵抗邪惡,但我們不能以此為由宣揚推崇暴力。
志願者們在現場宣傳抵制狗肉節
這一代玉林人可以吃狗肉,如果是個人行為,我們當然尊重其生活習慣,但他們如果將其當成一種節日,來倡導和張揚殺狗,就會形成一種集體無意識,就會成為一種罪惡文化。罪惡之人可以隨著其生命的結束死亡,但罪惡文化卻會傳承下去,培養出新的罪惡,會讓子孫後代也一直罪惡下去。罪惡的文化,是一種比罪惡行為本身更大的罪惡。」
隨著反對聲越來越高,今年夏至,玉林會發生什麼或不會發生什麼,我們不得而知。
是傳統,更是殺戮,寵物助手希望你與我們一起抵制玉林狗肉節。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