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對時間的感覺
以前曾有人做過一項動物調查(這兒的動物包括嚙齒類,鳥類以及靈長類),所得出的結論是,動物們只活在「現在」,沒法像我們一樣回想過去發生的事情或者思考未來。
但你的狗狗怎麼準確地知道早上的哪個點該去散步了?威廉?羅伯特關於「內在生物節律」的研究認為,狗狗日常的激素,體溫,以及神經活動的波動會告訴它們該吃飯了,該去公園了,或者主人該回家了(前提是主人生活很有規律)。

這些信息告訴我們,狗狗們也許能夠隨著它自己的節律,知道到了什麼點兒該幹什麼事,不過它們可能對時間的流逝沒有概念。但如果你真的養了大半輩子狗,你未必會認為狗狗對時間的感覺與我們有所不同。
分開越久,見面越親
最近,一份關於狗對時間的感覺的研究報告出爐了。泰瑞莎?雷恩和琳達?基林,提出了關於時間對狗狗的影響的一些新觀點。在他們的這份今年發表在《應用動物行為科學》2011年1月刊的報告里,他們研究了狗狗獨處時的活動,和與主人重逢時的情景。
在這項研究中,12隻狗分別被單獨留屋子裡,時間分別為30分鐘,2小時和4小時,此期間內全程錄像。這些狗都是家養寵物,沒有一隻有和分離有關的行為障礙史。

該研究表明,當狗狗與主人在分別2小時和4小時的時候重聚,比起只分開30分鐘的那些狗,行為上會有很關鍵的不同。在測試的時候,分開時間較長的狗狗會對主人更熱烈地歡迎主人,比如尾巴搖得更歡樂,與主人的互動也更頻繁,更經常舔主人,然後會整個身子晃來晃去地吸引主人注意。
除此以外,比起分開30分鐘的狗,那些與主人分開2小時的狗在重聚的前一兩分鐘還會有心跳加速的傾向。

研究者認為,雖然這個實驗並不能說明到底是狗狗感覺了到它們獨處了多久,還是它們在主人回來時才意識到過了多長時間, 但這個實驗還是能證明狗狗在主人不在的時候是會受到影響的,而且這種影響與分開的時間長短密切相關。
看來,狗狗對時間的感覺也很有自己的一套。不過,不管狗到底怎麼算時間,最重要的,還是記得你的狗狗總在迫不及待地等你回家!
大部分的狗從來都不會遲到,特別是吃飯的時候,每天它們都知道什麼時候該在哪裡等飯吃。他們還知道什麼時候主人會回家,比時鐘還准,總是按時在門口等著你開門。當你看到狗的這些舉動時,你會認為狗有著複雜的感知時間的系統,但對於狗來說時間到底是什麼?
專家們說人的一年相當於狗的七年,這個理論能告訴我們狗感知時間的方式嗎?其實,「狗的一年」和「人的一年」指的是兩種生物在壽命上的比較,並不能用來作為狗感知時間的標準。
為了說清楚狗感知時間的方式,我們首先需要解釋一下人感知時間的方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裡有不同的感知時間方式。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解釋:「如果一個男人在一個美女旁邊坐了一個小時,這個小時對於這個男人來說相當於是一分鐘,但如果讓他在一個很熱的地方坐一分鐘,這分鐘對於他來說會比一個小時還長。」
雖然對於不同的個體來說時間的長短相對不同,但所有的人對於時間都有相似的感知。比如記憶就和我們感知時間流逝的方式緊密相連。我們記憶過去的事件發生的順序對於我們感知時間起著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們還有一定的預知能力,不是超能力那種,而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對將會發生的事情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太陽會在明天升起。這些能力有著重要的暗示作用,比如記憶和預知能力能讓我們感覺到連貫,知道自己的存在和自己過去發生過的事情。
那麼狗是否也有類似的能力?如果你鑽進一條狗的腦子裡是否會看到它早上啃骨頭的場景像放電影一樣重現?

狗的記憶如何運作
關於狗如何感知時間的研究很有限,但我們可以通過對於其他動物的研究來推測狗對時間的感知,比如齧齒目動物、鳥類以及靈長目動物。通過大量的研究,威廉·羅伯茲(William Roberts)在動物的記憶及預感等課題上得出了不少令人影響深刻的結論。他認為動物是「被困在時間裡」的,也就是說它們沒有形成記憶的能力,動物們只能活在當前的時間裡,它們無法在精神上「穿越時間」,不像我們人類可以隨意的找到某個記憶並對於將會發生的事情做出判斷。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這是一個謬論,因為我們可以訓練動物,難道訓練動物依靠的不就是動物的記憶嗎?
威廉·羅伯茲認為並不是這樣,動物可能能夠像小孩一樣接受訓練完成特定的動作,但根據對兒童的研究,小孩在四歲以前就能夠學會很多事情,比如在地上爬或者走路,但他們根本就記不住是在哪裡或者怎樣學會這些動作的。因為他們無法形成記憶,也就是說他們不能記住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情。狗也能在沒有記憶的情況下對各種命令做出反應,不代表它們記得自己是怎樣學到這些指令的。
這並沒有解釋我們所有的疑問,比如狗是如何準確判斷主人的到達的。根據威廉·羅伯茲的理論,這是動物大腦內部的生物節奏在起作用。通過對鴿子的實驗,科學家發現它們大腦內部的時鐘會告訴它們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能夠找到食物。同樣的,狗通過體內定時分泌的激素、定時達到的體溫以及神經興奮度可以判斷出食物是否已經被裝到碗里或者主人是否要到家了。這樣就不需要記住離上一次吃飯已經過去了多久或者主人幾點回家,同時又能準確的根據體內的刺激反應判斷時間了。
我們已經知道了狗不能像人一樣儲存記憶,那麼狗是否能像人一樣判斷未來?

動物是否可以在沒有時間概念的情況下學習和計劃?
人類有兩個感知時間的重要能力:我們可以記住事件發生的順序、我們還可以判斷未來的需求或者將會發生的事情。研究表明動物可能也有這兩種能力,但卻沒人類敏感。
科學家們研究了動物的工作記憶(短期記憶)和參考記憶(長期記憶),以此來測試動物們記憶事件發生順序的能力。在工作記憶的測試中,鴿子和靈長目動物需要按一定的順序啄或者拿東西才能得到獎勵。動物們能夠很好的通過這項測試,但他們的記憶很快就會消退。羅伯茲認為它們是在把模糊的記憶逐漸加強,而不是真正的在「學習」或者「記住」這些順序。
其他研究人員發現鴿子和猴子在參考記憶的測試中表現也不錯,即使是學習和測試中間間隔了一段時間,但這些動物需要通過相當多的訓練才能夠得到不錯的成績,從而證明了羅伯茲的理論,動物們天生並不具有學習的能力。這些實驗也證明動物和人類有不同的感知時間的方法,不像人類那樣通過可靠複雜的記憶能力來判斷事件發生的順序。
另外,動物對未來的需求和獎勵的判斷不是太好,研究人員認為它們也許沒有未來這個概念。比如鴿子和老鼠都會選擇短期的小獎勵,而不會選擇長期的大獎勵。在一個測試中,研究人員讓靈長目動物選擇兩個獎勵的其中一個——一根香蕉或者兩根香蕉,可以想像,動物們會選擇兩根香蕉。但當香蕉的數量逐漸增多,大獎勵變成十根香蕉時,一半的幾率動物們會選擇五根香蕉,因為它們沒有餓到要吃十根香蕉的地步。羅伯茲總結說動物只是為了滿足當前的需求,對於未來的飢餓沒有考慮。這和人類很不一樣,人類通常會考慮到未來的需要提前做準備,比如人類會打包食物到公司去吃或者提前做好退休的打算。
但松樹和其他一些動物又有儲藏食物過冬的習慣,這種行為讓人認為動物有預測未來的能力,但其實不然。即使當動物找不到食物了,他們還是會不斷的儲藏各種其他東西,這意味著動物根本不知道它們為什麼要囤東西,只是出於本能囤它們能夠找到的東西,而人類的目的很明確,並且在行動受挫的時候能夠馬上改變計劃。
根據羅伯茲得出的動物是「被困在時間裡」的理論,感知時間可能是人類獨有的並且與生俱來的能力,但也許人類可以向動物學習它們「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
在上面的視頻中,狗狗每天會在男主人到家之前20分鐘左右跳到沙發上觀望,但這一天,女主人在回家之前路過男主人運動的地方並帶回了他沾滿汗液的衣服放在家中,補充了男主人的氣味。這次,狗狗沒有跳上沙發,而男主人到家時,它表現出很意外。儘管這個實驗不能夠證明狗能聞出時間,但也是一個有趣的想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