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二月二」龍才抬頭呢?因為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濕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
從節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麼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為什麼是龍「抬頭」呢?因為二月初處於驚蟄前後,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龍抬頭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裡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剃龍頭
「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這天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
這一習俗的形成還有另一個原因:舊俗正月是不能剃頭、理髮的,因為有這樣的禁忌,民間一直等到「二月二龍抬頭」後才開始剃頭,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
吃龍食
為納吉,二月初二這天的食物也與龍有關。麵條不叫"麵條",稱作"龍鬚麵";水餃稱作"龍耳"、"龍角";米飯稱作"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麵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
引錢龍
龍司水,水潤而生財。有些地區盛行在二月二這一天"引錢龍",當然,引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例如有的在水壺裡放置幾枚硬幣,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動的河或湖泊打一壺水,一路細灑著回到家,將壺裡的水和硬幣倒入屯水的缸里,意為龍循水跡引而至家;有的則用銅錢拉紅線回家置於瓮中;有的則以煤灰為引錢。
二月二吃什麼?
二月二,我國民間有剃頭、祭祀、吃麵條、吃糖豆、吃豬頭、吃春餅等習俗。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而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閩南「做牙」,新一年富足福餘
「做牙」之說相當於地方方言裏的「打牙祭」(吃頓豐盛的飯)。在閩南地區,整個正月雖有「豐盛的菜肴」,但卻算不得「做牙」,二月初二才是一年中「做牙」的頭一次,稱「頭牙」。
在這一天,按傳統慣例,各行業主於晚上辦果、酒、香燭、「貢銀」以祭神福餘,後請雇傭夥友工匠們聚餐,未得邀請者,就意味著被解僱。舊時,私塾學生要到學館參拜先生,朝拜孔子(或文昌帝君,或三教先生),家長亦於此日送子弟入塾受教。
禁忌
1、二月初二,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
2、二月初二, 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3、二月初二,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