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事如意】太歲是守護神 不是凶神

John| 2018-03-01| 檢舉

姜武大將軍

戊戌(狗) 1958年 2018年 2078年

太歲眾神之首

上古觀測者們在仰頭觀測天體運行時,發現所用來標明的地理方位,常常與生活中所習慣的方位顛倒。

為方便起見,他們假設地面之下的一個星體,取名為「太歲」。

當人們使用太歲紀年時,太歲每一年所移動的方向,就與地理上的習慣(北上南下、左西右東)相符合了。

太歲原本並不是凶神,而是守護神,明代《三命通會》說:「真太歲,又名轉趾煞,要大運日主與太歲相和相順,

其年則吉;若值刑衝破害,與太歲相戰克則凶。」換言之,只要本身的大運與日主和當年的太歲相順則吉,相逆則凶。

《封神演義》說:「殷郊為執年歲君太歲之神。」(殷郊是商紂王的長子。)

歲破為最凶之神,《廣盛歷》雲「『戰伐向之吉』者,蓋向歲破、即坐太歲而敵人乃居歲破之位也,然則乃是用太歲,非用歲破也。」。

清代《協紀辨方書》也說:「《廣盛歷》曰:歲破者,太歲所沖之辰也,其地不可興造、移徙、嫁娶、遠行,犯者主損財物及害家長。」

只要坐太歲(亦即背對太歲),讓敵人面向太歲,那麼敵人就陷於「歲破」的大凶位,因此背太歲者吉,面太歲者凶,不言可喻。

依照「右背刑,左前德」的規則,就可以安處在吉位,一旦不按此律,那麼在前、後、左、右排列組合後,漸漸由吉轉凶,

而以「迎刑左德(背德面刑)」為最凶。但是後來太歲的吉神面向被忽略,成為凶神了。

姜武大將軍

安太歲的由來

相傳金章宗因其母病,而首創祭拜「本命星」之俗,以求母病速愈,後演變為安太歲。當時江南也有安奉太歲之俗,主要為改善家中風水。

太歲神從南北朝開始就有六十位,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歲的名字全部更換,成了現在各地有安奉太歲的廟宇裡面的六十太歲。

由於華人對太歲降禍的畏懼,當太歲運行到某個生肖的位置,屬該生肖及其相對生肖者,唯恐觸怒太歲於己不利,便於當年祭拜太歲神,

以祈福消災,此活動稱為「安太歲」。

早期欲安太歲的信徒,多於春節前後,以紅、黃色紙書上「本年太歲星君到此」或「年太歲星君神位」或「一心敬奉太歲星君」之類字樣,

貼在家中,晨昏焚香禮禱,年底時,將紙撕下焚化,「送神上天」,後來儀式複雜化,演變出各種專門的太歲符咒、牌位甚至神像。

在現代忙碌社會,由於寺廟可以幫忙每日祭禱,多數信徒繳納一定費用,將「安太歲」的祭祀活動,請寺廟方面代辦。

道教中,斗姥即眾星之母,民間信仰中,祭拜太歲星君等諸星辰者,多半先禮斗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0/node18559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