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有「去、易、交替」的意思,所以人們在除夕這一天都要除舊部新。
【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魚、年糕、雞、燒肉、髮菜、蚝豉等,因為「髮菜蚝豉」與「發財好市」諧音,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
【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這一天,許多街坊們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
【守歲】
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早在西晉《風土記》中就有明確記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傳說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髒話和不敬之語。因此,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貼春聯、貼福字】
「新桃換舊符」,許多街坊都會在這一天撕掉去年的春聯,換上全新的春聯。
此外,春節貼「福」字,也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