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懂得給後代留德,而不是留財

Amoeba ...| 2017-01-23| 檢舉

唐朝有一個彭隱居士,非常富有,而且很開悟,在他活著的時候,他的孩子就經常爭奪他的財產。到他年紀大的時候,有一天他將家產全部裝在一艘大船上,開到河中,將所有的金銀財寶全部沉入江中。很多人說:「你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不用錢財做些功德呢?你做些好事接濟接濟別人也好啊。」彭隱居士說:「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才是真正的好事。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做好事都有需求,都想要回報,這種不是真正與人為善的好事。人要懂得平安是福。我求一平安,免得後輩為我的金銀財寶打官司。」這個故事說明,我們為子孫後代要留德而不要留福。

——留得慈悲心還在捨去瞋恨悟還存(中)

很多人就是放不下自己的兒孫,天天為他們擔心,為他們在努力、在難過。許多人年紀都那麼大了,整天為後代操心,應該想一想自己還能活幾年,應該為自己過去所做的罪責承擔責任,好好懺悔,還清帳目,才能一身輕。怎樣知道自己過去所造的罪呢?就是要看報應。如果到了晚年身體非常不好,都是病痛,說明你的冤親債主都來找你,晚上噩夢不斷,就應該好好懺悔自己所做過的罪業。

另外,如果兒孫比我強,留下錢財給他們做什麼?覺得兒孫比自己好,為什麼還要留錢財給他們?如果兒孫不如自己,又留錢財給他們為什麼?如果兒孫常常氣你,讓你傷心難過,整天賭博酗酒不務正業,你又留錢財給他們幹什麼?讓他們去做更多的孽,你這不是在害他們嗎?

知道留什麼最好?多留一點德給孩子吧。自己多留一點德性給孩子比什麼都好。如果父母整天吵架,給孩子留下了什麼?如果孩子有前途,不會在乎你的錢財,如果孩子不好,不如你,你又給他錢財幹什麼?留下的錢財越多造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矛盾越大。如打官司、分財產等等。真正好的父母應該懂得留下什麼東西給孩子。

每個人都會有災劫患難,有災難來臨時,就是我們修心日趨成熟的時候,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說嗎?因為有苦的時候,人才會想到拜佛念經,只有受苦的時候,這個人才會精進,只有貧窮的時候,才會發奮圖強,只有身體不好的時候,才知道要鍛鍊身體,人就是這個毛病,什麼事情等到要發生了才會想到,所以不論任何事情都要未雨綢繆,早一點想到後果。

——看破、放下是般若

人要留給後人的是德,而不是名。就算留一個名,也要留一個好名聲。大家要明白,我們學做人,為人父母,我們必須給孩子留德啊,而不能給孩子留名啊。我們留財,還不如留德給孩子。學佛人連高傲心都要去掉。大家要記住,今天我學佛了,我在念經修行了,我在人間做任何事情,我就好好地做,我沒有必要去沽名釣譽。因為當你成為名人之後,實際上,你就有分別心了,你要把所有下面的需要救度的眾生都看成名人,他們都具有佛性,他們才是真正需要救度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0/node14049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