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幫助臨終親人助念的方法不對,會害了他

靖語| 2016-10-21| 檢舉

很多人學佛一輩子,到臨死的時候,他念不起佛了,不會念佛了,他想念,但念不起來,因為他平常沒有智慧,以為非要嘴巴里念出來南無阿彌陀佛,才叫念佛。這是不對的!真的念佛念咒子,到那個時候,雖然嘴巴念不出來,一個字也念不出來,可是心裡頭還是想到佛啊,觀音菩薩啊,准提菩薩啊...,有這一念在,這個就叫念佛。提醒大家注意,這一念叫做正念。

旁邊人提醒他:「某人啊,你不要忘記了佛啊,從這裡走」,拉他頭頂心的頭髮,提醒他。告訴他:「你現在不論看到什麼境界,等於打坐一樣,什麼境界你都不要管,很恐怖的鬼啊,閻王,天神,不論什麼恐怖的都不要怕;什麼好的也不要受誘惑,你就一心想念著佛,就這樣走。」他能夠這樣,就會超出這個生命,來生的生命就不同了。

譬如去年我們一位同學去世了,他們大家去到那裡,就趕快拉他頭頂中間的頭髮,告訴他:「某某啊,不要留戀,趕快走,念佛!我們大家和你一同念」,大家站在旁邊幫忙念「南無阿彌陀佛」,引導他走,提醒他:「你聽到啊,你隨著念佛的聲音,跟佛的光明走」。現在有很好的念佛機,你就趕快放,告訴亡者,隨時提醒亡者注意,因為他那個時候已經不能注意了。

在這個階段,我們旁邊人儘管講,可是他斷氣以前,我這樣大的聲音講話,他聽到是蚊子一樣的叫聲。所以這個時候,你最好用清凈的梵音,配上引磬,這個引磬的聲音很容易提起他注意,跟著提醒他:「你心裡念著佛,你這樣去,看到一切境界,所有恐怖、喜怒哀樂,任何的現象都不能理,一理就被騙走了,被另外一個生命騙過去了,專心想念著佛。」一邊敲引磬,一邊提醒他,一邊帶著他一塊兒念佛。

所以叫你們練習禪定,一切念頭、感受不理,一切境界不理,再慢慢培養行住坐臥中的定力。《金剛經》上告訴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做得到嗎?在這裡就可以考驗了。一個真有修持的人,他在斷氣以前,他的正念是存在的。譬如修密宗的人,或者修凈土宗,觀阿彌陀佛的人,他到這個時候,嘴裡念不出來,氣力沒有了,意識分散了,但是他的信念,不去管自己死不死,只要想一個佛像,心中想著佛的這個正念存在,那基督教來講,他一定得救,上升了。這個叫念佛,不是嘴裡念。我們站在旁邊的人,要給將死的親人朋友幫忙了,提醒他帶領他念佛。

有許多念佛的人,到臨終時不懂這個理,不但不能往生,反而墮落。臨終時這一口氣不來了,一些助唸的人還高聲呼籲這臨終的人,勸他:「你趕緊跟我們唸阿彌陀佛,唸啊!唸啊!你唸啊!」真差勁!這樣助唸的人,真是埋葬人。氣與意是在一起的,一口氣快要斷的時候,你要他跟著你唸阿彌陀佛,怎麼唸得出來呢?現在就要了解什麼叫念佛?他心中那個時候沒有念,當你要他念佛時,這個意思他懂了,那個就叫「念」啊!眾生笨呀!很多人都念到了,只是自己不通教理,不知道而已。

所以你們注意,將來接引臨終的人,千萬不要誤認為出聲唸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才是「念」,這樣會害了他,害他失去了信心。你就說:「我唸佛你聽見了,你現在知道了,一念清清明明,想念著佛,這樣就是了,你以這一念就往生了。」現代人不通教理,一堆盲人接引一堆盲人,以盲引盲的人太多了,所以佛法衰敗了。

《人生的起點和終點》《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

---------

人在死亡的時候瞳孔放大了,他看到其他站在旁邊的人感覺很遠。耳朵呢,你當面跟他講話的聲音,譬如你們大家念佛幫助他助念,這個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哪怕你唸得聲音那麼大、放念佛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聲音,在他聽起來是很遠很遠的,偶然聽到「阿彌陀佛」引起他注意,已經不得了了,很好了。恐怕那個時候他的意識已經散了,他也沒有辦法了,等於一個業力把它隔住了,這股力量,既不是上帝也不是菩薩,都是自身唯識所變的業力,把他隔住了。

如果他這一生有修持,平常熏修慣了,這個時候心很清凈,你在旁邊敲引磬,他一聽到引磬「叮……」這個聲音,這個時候念頭裡「哎呀!阿彌陀佛!」。所以叫你們平常念佛,不是嘴裡唸啊,這個時候沒有辦法在嘴裡唸「阿彌陀佛」,你們都搞錯了!

一般人跟那個臨終的人講:「你唸啊!唸阿彌陀佛啊!」我站在旁邊說:「你叫人家唸啊!唸阿彌陀佛呀!他會唸,他就不死了!」有一次我罵一個朋友的兒子,我說:「你滾開!他會唸他就不死了!」真是不會唸了。這個時候叫他念佛是意念曉得就對了嘛。所以說「某人啊,你注意念佛啊!」是念,心念「念」到這個佛,心裡想著佛,不是嘴裡唸,嘴裡唸不出來「阿彌陀佛」四個字的呀!是心裡有一個佛的影像--這就對了!他就有辦法了,就不會墮落了。

所以學佛的人,在親人、朋友死亡的時候,你們去幫助人家助念,要注意最重要的就是亡者的頭頂上,在他(她)臨死的時候,你要真教他、幫忙他,就抓住他(她)頭頂中間的頭髮,頭頂中間有個穴道,抓住這裡的頭髮差不多三根就行了,告訴他(她)從這裡走,在他耳朵邊上叫他(她):「你從這裡走,一定上升,記住念佛,不要妄想、不要發脾氣,心要行善,記住念佛。」

換句話說,他如果信上帝,你就告訴他,「你從這裡到上帝那裡去吧!」總好一點嘛!不要有宗教嚴格的分別嘛。抓住頭頂百會穴處的頭髮提示臨終的人,在他耳旁告訴他,還有用。

整理自《唯識與中觀》

——本文中所有內容在南師經典著作《南懷瑾選集》中均有記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0/node13112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