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債豬
清初,華亭縣(上海境內)有個富人莊某,善於斂財,但性格極為吝嗇,以放債為業。後來,莊某死後幾個月,託夢給妻子說:「我因為過去的罪孽,托生到某家做了豬,明天就要被殺,你可派兒子帶著二兩八錢的銀子來贖我,稍微遲一點就來不及了。可是圈裡的豬多不好辨認,兒子來後,叼著他衣服,眼裡流淚的那頭豬就是我。」
妻子驚醒之後,告訴兩個兒子,急忙帶著銀子前去。到了那家之後,看見一頭大豬很突出,它看見來人後,叼著兒子的衣服,趴在地上流著淚。莊某的兒子難以啟齒,沒有說出緣由,只是拿出銀子把豬買回家,恰好是二兩八錢。
回家後,兒子們就在父親從前的臥室內,又安放了一處床榻,並備好了被褥帳篷,把豬安置在裡面。每天用銅盆盛著米粥喂養它。過了一年多,豬生病而死。
來源:《三岡識略》
感恩豬
清朝常州有位司馬,名呂又新。在吾杭作東防同知時,有一天出去,忽然跑來兩隻豬,爬在官轎前的地上,抬著頭像是在哀求什麼,用鞭抽,不動,驅趕不走,呂同知十分驚奇,就下令停轎,讓隨從去調查這兩隻豬來自誰家。不久帶來一名屠戶,說這兩隻豬都是幾天前從一家姓田的那裡買來,今天就要宰殺,忽然跑掉了,沒想到它們衝撞了大人的儀仗。兩豬見到屠戶來到,更是俯伏在地上不敢動,渾身顫抖,哀鳴不已。呂公見狀,發了憐憫之心,就對屠戶說:「這豬就給我吧,我照原價給你!」馬上命人拿錢,按原價付給屠戶,把豬帶回署衙,養在圈內。
第二天呂公早上起床來到前院,兩豬俯伏在他面前,作叩頭的樣子。他大聲叱喝它們走開,它倆走了幾步,站在那裡,見呂公走進屋裡,才返迴圈內。從這天起,每天清晨都要到前院來,等到呂公出房,就向他叩頭。要是呂公從外回府,聽到遠處的開道鑼聲,兩豬就歡喜跳躍,好像是等著迎接他。
呂公下任時,對兩豬招呼說:「我今天要回去了!養了你們幾年,不忍心再讓你們遭屠宰,就送你們去放生道院吧!」兩豬猶豫不安,哀鳴不止,好像不願意。呂公懂得它們的意思,就安慰說:「你們不願離開我,那就還是帶你們一塊回鄉去,怎麼樣?」豬就作出叩頭狀。於是就帶回了常州老家。豢養了十多年,到呂公逝世,兩豬日夜哀鳴,喂飼料,不吃。不幾天,就絕食而死。
來源:《坐花志果》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