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佛陀在舍衛國,當地有一位很有才華的青年人,這個年輕人只有20歲出頭,他已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琴是懂得彈琴;棋是會下棋,那是一種文人高雅的東西;書,會書法,又會畫圖。)甚至這個年輕人只有20歲出頭,連醫學都很精通,但是他學得越多,他越覺得自己不滿足,覺得自己太少了,因此他不快樂,他發願要把天下各種技藝都要學會。
這位年輕人就到處拜師參學。他什麼都學,從穿衣服開始學,他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裁縫師;他又學飲食方面,成為一個很好的廚師。這個年輕人很聰明,還有其他的技藝,別人不會的,他都會了,但是他還覺得不滿足,他覺得「哎呀,我要學更多。」還是不開心,太多不會。於是他又立志要遊學於天下,就是要到他認識的當地周圍的國家去跑一跑,去探究百工技藝,就是一百樣、一千樣技術和工藝。
他離開舍衛國就出發了。他看到有人在做弓箭,雖然看來很簡單,但是製作人的手藝非常精巧,居然三下兩下就把一張弓彎成了,而且每一次的成品、尺寸都是一樣,他在邊上非常驚嘆,他覺得這個手藝應該學,有朝一日,如果有人來侵犯他,自己也可以有個防備。他很用心地學,沒有多久,果然被他學得非常精巧,而且手藝和師傅一樣精美,於是就離開了該處。
接著他看到有人在雕刻,他一看,哎呀,這麼精品啊,雕刻多好啊,看著一塊爛木頭,居然可以栩栩如生,龍啊鳳啊……這個手藝好,於是他又潛心學習。過了一段時日,他學會了一手雕刻的好手藝。這個人很厲害的,學成之後他又離開了。
半路上,看到有人在造船,他覺得自己:「我在陸地上各種技能都會了,但是我這個海上、水上的技能還不會。」他就開始學造船了。過了一段時間,造船的技術他也學會了,前前後後總共駕著船居然遊歷了16個國家。這個人也厲害,飽學了各種技藝,回到舍衛國了。
他年紀已經很大了,他生起了貢高我慢之心,就是非常驕傲,覺得自己全世界的技藝基本上都學會了,自認為百工技藝無所不能,什麼都會。所以他就貼出了告示,邀請別人:「敢來比賽嗎?」想藉此展現一下他的特長。這個時候告示一貼,佛陀知道了,佛陀就說:「來,我們去拜訪一下他。」帶著他的弟子到了這個人的住所。
年輕人遠遠地看見佛陀和幾位弟子的到來,因為他不認識佛陀,就覺得很奇怪,因為他看見過各種各樣的人,連國王他也見過,但是他從來沒有看見過如此莊嚴法相的人。
他看見佛陀的服裝和頭上那個圓頂,非常的莊嚴。他說,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啊!怎麼這麼莊嚴!他很好奇地就走過去,走到佛陀那裡,看到佛陀的莊嚴法相之後,內心突然被震住了,突然之間不動,盯著佛陀看,不由自主地就合掌了,向佛陀走過去。他說:「請問,您從何處來?不知道您是什麼身份?是做哪一方職業的?您是幹什麼的?」
佛陀回答:「普天之下靠竹林的地方,弓箭也自然興盛;靠林區的地方,雕刻業繁榮;近海之地,造船業興旺。而我從事的是調心調身的工藝。」
那個人從來沒聽說過有什麼調心調身的工藝,很稀奇。他說:「天文地理、琴棋書畫我樣樣都會,沒有聽說過有什麼調心調身工藝,請問怎麼調法?」
佛陀說:「比如,五戒、十善、六度、四諦,或者是四禪、三解脫,這些都是調心調身的功夫。」
年輕人從來沒聽到過這些話,突然之間一聽:「哦,調心有這麼多東西,五戒十善從來沒聽到過。」然後年輕人就問了:「不知道五戒十善是什麼?四諦六度又是什麼?何謂四禪三解脫?」他什麼都好奇。
佛陀就很慈祥地說:「天下的米不是一個人吃得完的,天下的事也不是一個人能夠做得完的,一定要互相幫助,時時抱著感恩、回饋眾生之心。若能時時地感恩眾生、感恩父母、感恩天地,你的心自然能夠具足五戒十善,然後深入四諦的道理,力行菩薩的六度,廣結善緣,發揮佛菩薩大慈大悲的心,利益眾生。」
年輕人聽了之後,心境豁然開朗,那種境界真美,於是向佛陀請求皈依、出家。這位弟子很精進,沒多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說道「天下的事不是一個人做得完的,世間的米也不是一個人吃得完的」,所以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有感恩的心,如果天天能夠感恩天地萬物,感恩我今天有穿,感恩「我今天還有飯吃,感恩父母親養了我,從我出生,這麼多的醫生、護士在幫助我」。一個人的成功靠的不是一天,靠的是眾生緣,這樣你天天是好心,時時是歡喜心,面對社會上不管有什麼苦難啊、煩惱的發現,你都能有感恩心,進退自如,而享有美好的人生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0/node122660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