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智的密探粉一定已經知道火遍全球的Airbnb,然而你也許不知道,這家估值為250億美金、提供短租民宿、早已超過世上所有的酒店集團的公司,剛開始,三個窮逼創始人只是想通過租充氣床來賺點外快。
2007年時,Joe Gebbia和Brian Chesky窮的都沒法支付在舊金山的每個月的房租。有一天,Joe給Brian發了這封郵件,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當時有個國際型的設計師大會要在舊金山舉行,酒店的房源供不應求。Joe想了個點子,在郵件中說:嘿兄弟,我想了個辦法賺點外快——把我們的公寓變成一個提供住宿和早餐的民宿,在4天的會議期間,給設計師提供無線網、小工作桌、充氣床還有早餐!哈哈!
於是乎,他倆買了3個充氣床,做了個簡單的網站:airbedandbreakfast.com。他倆當時還是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的學生,他們覺得帶設計師們遊覽校園是個有趣的賺外快的方式。
(Joe和Brian都是設計師出身,Airbnb也是個設計導向公司)
他們的第一批客人,2位男士和1位女士,每人支付了80美元。其中一位設計師客人,Amol在2012年還幫Joe和Brian做了演講。他說:「當時我很遲才決定參加那個設計師大會,所有的酒店都被訂滿了,我很幸運的找到這個便宜的住宿!與同是設計師的Joe和Brian住一起,看他們眼中的舊金山,簡直不能更贊!」
(創始人Brian和他們的第一個顧客)
Joe和Brian速速意識到這個點子能成大事兒。他們拉了以前的室友,Nathan Belcharczyk一起開始創業。剛開始,他們做匹配室友的服務,做了4個月,發現另一家Roommates.com已經做的很棒了,他們就重新回到提供住宿和早餐的服務。
他們的公司辦了兩次,壓根兒沒人注意到。第三次是在2008年的「SXSW」(每年在美國奧斯汀舉辦的藝術界大會)上,然而他們只爭取到兩個客人,其中還有個是Brian本人……真是一個大寫的慘……
08年的夏天,三個創始人完成了網站的最終版,開始去見投資人。然而投資人並不怎麼感冒,15個天使投資人,8個拒絕了他們,7個壓根沒理他們……
(三人內心OS: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欠債、瀕臨破產的情況下,他們三決定去08年在丹佛舉辦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上試試。從第一次在舊金山的經驗來看,酒店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人們會需找其他的住宿方式。
沒人投資、網站還沒賺錢,這三哥們兒也窮得叮噹響,他們就設計了兩款包裝為總統選舉主題的麥片——歐巴馬和麥凱恩。他們在大會上以每盒40美元的價格銷售,最終賣出500多盒,為公司籌集了近3萬美金的資金。
終於有個投資人注意到他們了。一個叫Paul Graham的投資人邀請了這三加入一家名為Y Combinator的的創業孵化器,Paul給他們提供了少量的資金和培訓。然而,就是這來自「矽谷創業教父」的點滴幫助,為三人的成功埋下了種子。
(Paul Graham向他們提出「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做沒法規模化的事情,然後就能自然而然規模化了,這個教導影響了Airbnb的早期策略)
即便在Y combinator的時候,這三人還是瘋狂的被投資人拒絕。2011年的時候,一位名叫Fred Wilson的投資人談到當時拒絕這三個哥們兒,是個錯誤的決定。也是啊,估計那些曾拒絕過他們的投資人,早就悔得在角落畫圈圈了。
到2009年3月,原本叫「Air Bed & Breakfast」的這家公司簡化成為「Airbnb」。當時的logo是這樣的:
09年4月,Airbnb終於拿到了60萬美元的種子輪,Brian戲說公司總算從只能吃剩菜剩飯發展到能吃方便麵了……
09年的夏天,三哥們兒發現成交情況並不客觀,Joe和Brian親自體驗了24家不同的房源,試圖找出問題根源。原來,招租的人並不懂得如何在發布內容時僅能可能的展現出房間最好的一面。房主們拙劣的拍照技術和糟糕的文案,掩蓋了房屋本身的優勢。於是,他們花了5000美金借了一部高檔相機,挨家挨戶免費為許多紐約的房主拍攝照片。很快,紐約的訂房量漲了兩三倍,當月,公司在當地收入整整增紐長了一倍。這一做法很快被複製到巴黎、倫敦、邁阿密等地。
(經過專業圖片和文案修繕後,租住慾望大增)
到11年,Airbnb在89個國家遍地開花、被預定的天數超過了1百萬天。同年,一些矽谷最大的投資公司投給Airbnb共1.12億美元,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成為矽谷的「獨角獸」。
不久後,這家發展超快的公司也遇到不少問題。有房主抱怨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自己的房子簡直變成了垃圾場。垃圾場就算了,還留下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 =
於是乎,Airbnb開始完善政策,在2012年夏天推出房東保障險計劃,可以提供高達每起事故一百萬美元的主要責任賠償保障。
Airbnb還遇到另一個麻煩:許多房東本身就是租客,他們再把房子租給其他人,造成被罰款甚至被原房東掃地出門。許多城市都開始抗議Airbnb。14年,紐約甚至禁止Airbnb,每個房東都被罰款了。即便是Airbnb的老家,舊金山,也很不高興。2015年,對於一條試圖限制Airbnb短租的公民投票提議,Airbnb花了超過800萬美元。
(Airbnb當時拍攝的廣告)
2014年,各種官司纏身的Airbnb打算重新做設計。新的logo名叫「Bélo」,代表Belonging(歸屬感),立馬被批看起來像丁丁……= =
儘管碰到很多法律法規上的麻煩事兒,Airbnb仍然努力的在實現它「家在四方」(Belong anywhere)的承諾。在一些城市,它開始像酒店一樣收稅,並給相關部門提供數據。
罵聲和官司並沒有削弱Airbnb迅猛發展的勢頭,一則Goldman Sachs的報道顯示,許多用過Airbnb一次之後的用戶,之後就不怎麼願意用酒店了。這家曾經只能靠設計麥片盒子為生、被投資人拒絕無數次的公司,在2015年融資15億美金。這3個剛開始只有3個氣墊床的窮逼室友,現在擁有這家估值超過250億美金的公司。
(30齣頭,都已身價30億)
有人說,他們有著太多的運氣,而密探認為,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沒有堅持與智慧就沒有這些機遇,就像創業教父Paul Graham說過的:
「這群可以靠賣麥片來維持項目的人,他們做的公司死不了!」
最後,不是小探八卦,你們仨是有多臭美,多喜歡拍合照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97018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