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不買車、不買名牌包才是笨蛋!」

Jarvis ...| 2017-04-11| 檢舉

「年輕不買車、不買名牌包才是笨蛋!」

有人看到最近商業周刊的文章,標題是:

「給八年級的建議:晚10年買車,晚5年買名牌包,改變你下半生」

他問我一個很好的問題

最近社會上有兩種「完全相反」的價值觀

第一種是比較「老派」的

建議年輕人刻苦耐勞、安安分分

汽車、名牌、美食等奢侈品全都不要買

拿到的所有現金都優先拿來儲蓄與投資

甚至建議年輕人一定要「先買自住的房子」

我發現身邊比較傳統家庭出來的台灣人

腦子都是這樣的思維比較多

第二種爭議始終很大

主張趁年輕要「多消費、多享受、多體驗、多嘗試」

這個方式很容易被詬病、誤解

所謂的消費並不是要大家亂花錢

而是多元的自我投資,讓自己有賺更多錢的能力

如果問我,

建議年輕人採取哪個方式?

如果時光倒回30年前

我非常、極度強烈建議全國不分男女老少

務必省吃儉用、別買車、別買奢侈品、全部存下來!

硬存個五年到十年

然後直接跟銀行貸款買市區的老房子

想盡辦法縮衣節食、跟父母借錢都要買兩棟以上

一棟可以自己住、其他都租人穩定收租金

七八年級可能沒概念

二十年前平均起薪跟現在沒差太遠

台北市、松山區公園旁的四樓公寓

實際不含公設30坪總價不到500萬

當時因為政府沒打房、貸款成數又比現在高

這幾年同一區的房子沒有個1500根本不用談

更甭提如果那時候買去當時的台北縣房價又更低

這就是為什麼我那時候開始就立志干房仲

任何人在當時如果多買個一、兩棟房子

二十年後的今天光是賣掉多餘的老屋就足夠退休養老

那時候縮衣節食、節儉買房、累積財富是很正確的

同樣手上有三百萬現金,當年買車相比起來真不符合投資效益

但是到了今天

我可以拍胸脯跟你說-

用老派的方式,保證你越存越窮

我過去十年來還沒聽過年輕人靠存錢致富的

想想看現在這個年代

新鮮人你畢業一個月能賺多少? 能存多少?

就算你真的省錢到能存整整兩萬

一年頂多也只能存24萬,十年大概是240萬

前提是這段期間絕對不能買車或買高價消費品、

更要多拜拜祈禱絕對不能出意外或生病

也許還有人認為

十年後台北的房價肯定會大跌

到時候或許就能買到自己的房子

我說,這想法跟蠢蛋沒兩樣

前幾天我說過根據我對亞州人的觀察

單純就是「只要國家沒打仗、就別幻想房價暴跌」

現在現值兩千萬的市區老公寓

十年後就算投資客撤、交易量大下跌

仍然會有一票有錢的自住客跑出來支撐需求面

再加上台北市已經沒有多餘的土地可做區域開發

像是當年內湖、信義或大直那樣一次性的重心轉移

結論很簡單-

現在兩千萬的房子十年後可能是一千五百萬

無論你再怎麼存,照樣還是買不起

你得過那麼清寒的日子十幾年,卻照樣被當成魯蛇窮鬼

我還沒說因為國際間通貨膨脹日益嚴重

搞不好到時候便利商店的國民便當都要百元起跳

現在想著死命存錢? 一輩子任命當窮人吧

今天,我會建議年輕人

趁著「基本工資」那麼便宜還不好好利用?

加上整個社會瀰漫著無止盡的消費慾望

許多魯蛇認為反正錢存不下來就亂花一通當月光族

還不趁這個機會榨乾這些傢伙的錢?

不如自己當老闆、顧廉價工讀生來操、做套利的小本生意

話雖如此

但跨出實際面的第一步最困難

這年代跟30年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包裝」

我們這代老人幾乎大家都是窮過來

買東西的時候會講求簡單務實、經濟實惠

但現在這年代不同

大家都要比創意、比噱頭和搞新聞

電視明星早已不用會唱歌,敢露身材最重要

就算沒有身材也要很敢講、勇於做自己

你看傳統的投資客很多都做不下去

但是我還能繼續做到退休

這是為什麼?

我並沒有什麼秘密

只因為我多年前就發現

不只自己要有獨門強項

更重要的是會包裝自己的專業並讓人相信

所以我常常上蘋果的節目

你想,如果我很會賺錢、但都沒有人知道

在現在這個時代根本不會有人鳥

我相信你們年輕一代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首先你得要培養自己很強的專長

我再說一次,年輕人不要滿腦子想著學炒房

不動產投資已經是屬於我們老人的產業

絕對無法讓你成為志業做一輩子都有錢賺

你們得靠自己找出未來三十年會越來越強的產業

就像我三十年前精準預測房價會連續漲到我退休一樣

千萬別忘記

你們得要學會自己包裝自己

以及讓自己的專業與時俱進

我建議年輕人

「多消費、多享受、多體驗、多嘗試」

但前提是你得非常清楚自己為什麼消費

並且審視消費之後究竟學到些什麼

讓這些成為培養「多金人脈」的籌碼

買名車也好、買名牌包也無所謂

只要你說得出你為什麼買這台車、

這台車讓你認識幾個大公司老闆?

或是這身名牌幫助你跟多少有錢人有共同話題?

最後,因而讓你獲得多少的利益?

如果你都能清楚的說出來

那你很大的機會在未來能比我還要有錢

如果你都說不出來、或是只是想著「爽」

那我也沒有其他建議可以給你了

已經到了屬於各位年輕朋友的時代,言盡於此

如果你認同 請隨便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93000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