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馬雲依舊「買買買」。這次阿里買入了美最大團購網Groupon的3300萬股股票,成為其第四大股東。在Groupon向SEC提交的文件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阿里已持有Groupon 5.6%的股權。
阿里增持Groupon股票這件事相當低調,在相關新聞報道中提到,「Groupon發言人比爾·羅伯茨(Bill Roberts)表示,直至周五提交報告之前,該公司一直不清楚阿里已經大筆買入了公司股票。」截至目前,阿里方面也未對此交易置評。
所以,就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思考:為什麼阿里要投資Groupon?
探討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從Groupon的發展背景來理解。
Groupon業績一蹶不振,市值縮水過半
成立於2008年的Groupon在2011年登陸納斯達克上市。事實上,早在2010年,谷歌曾擬以6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Groupon,但遭到Groupon創始人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的拒絕,而在此之前,雅虎也又過收購Groupon的計劃。然而,在Groupon上市後後,業績一直不樂觀,而導致股價暴跌,有媒體統計過,自其上市4年多來,Groupon市值已經縮水86%,當前市值僅為17. 75億美元。
在上周五(2月12日),Groupon發布的2015年第四度及全年財報顯示,Groupon2015年營收為31億美元,比2014財年的30億美元增長3%;全年毛利潤為14億美元,比2014財年的15億美元下滑5%,單季也出現了同比轉虧。Groupong 2015GMV為63億美元,略高於2014年的62億美元(除去匯率變動因素之外,已經顯現Groupong交易增長瓶頸),對阿里而言,此時通過二級市場投資Groupong是一個撿便宜的時段(若按照上周五Groupon的收盤價2.89美元計算,阿里持有其3300萬股,也只花了9500多萬美元,相比投那些隨隨便便過億融資的創業公司,划算吧)。
與此同時,Groupon在2015年第四季度回購了總價為1.125億美元的3500多萬股A類股,並計劃在2017年8月之前,再回購價值最1.568億美元的A類普通股。#自認為價值被低估的
Groupon國際化四處碰壁,鎩羽而歸已成常態
在2010—2012年間,中國電商行業在團購領域出現了壯觀的「千團大戰」、「百團大戰」,彼時國內的團購網站,誰不標榜自己要成為中國的Groupon?「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網際網路江湖裡三年就夠了。團購網站撕殺之後,誰知美團點評合併,百度200億砸向糯米,而在國內O2O重度垂直細分下,用戶消費行為已出現轉變,昔日的團購模式已日薄西山。虎嗅在《阿里最終以9億美元出售美團股份,虧了還是賺了?》一文中,已經算過「新美大」估值為什麼不願用「團購鼻祖」Groupon做參照。
而Groupon對中國市場也是垂涎三尺,早在2011年年初,其聯合騰訊合資(Groupon出資860萬美元)打造了「高朋網」,但該網站上線不足24小時就匆忙關閉。據後來報道稱,是「Groupon與騰訊合作有隙」,而馬化騰回應是雙方準備不足,對此,《華爾街日報》還發表了「Groupon已經關閉了10個在中國不同地區的辦事處」的報道。
然而,Groupon並不只在中國受挫。據報道,Groupon 在2015年4月,將其持韓國最大團購網站Ticket Monster的46%股份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KKR與Anchor Equity Partners,交易價格為3.60億美元。同年9月,Groupon裁員1100人,相繼退出摩洛哥、巴拿馬、菲律賓、波多黎各、台灣、泰國和烏拉圭市場,此前,它已退出希臘和土耳其市場。11月,Groupon又關閉瑞典、丹麥、挪威以及芬蘭的業務,幾乎退出北歐市場。
就在Groupon海外擴張鎩羽而歸之際,其多位高管也相繼離職。
阿里推進國際化,Groupon可做本地生活業務的美國「踏板」
如果按照上述分析,Groupon看上去都沒有投資的價值了啊?對阿里而言並非如此了。一來正是因為Groupon業績低迷,估值低的發展背景,給了阿里一個出手機會。二來,Groupon再差,在美國團購領域也算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何況其並非甘心沉淪之輩。迎合市場變化,Groupon在去年中旬也開始涉足外賣業務——Groupon To Go。
探尋本地生活服務,與阿里O2O業務發展相符。在國內,阿里出售了美團股權轉投餓了麼,螞蟻金服重點扶持新口碑。同樣,京東也在大舉推進自己的O2O業務「京東到家」。與之對應,阿里電商業務業績增長乏力(2015Q4營收同比增速已經降到32%),阿里在大張旗鼓的推動雲計算業務的同時,O2O業務如何國際化?一個需要面臨的課題。
海外地理因素、人文習俗、消費觀念與中國存在不小差異,阿里一開始就「親力親為」的話,在本地生活服務業務上的受挫機率要高很多,而Groupon正好可以作為其美國市場的一個「踏板」,以大股東身份獲得業務數據,學習業務運用能力,並尋求戰略合作機會不是順暢得多?此外,阿里還投資了Zulily、Jet、Lyft等公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8987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