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牛班小子如何用雙手翻轉命運,成為世界第一的鈑金雙冠軍?不愛念書,不代表人生全輸。找到熱愛、努力專注,人人頭上皆有一片天。前途不在文憑中,在意志淬鍊里,別讓職業的成見限制孩子的未來。
這一天,我舉著國旗,站在最前面,領著隊伍進場。那是我目前為止最感榮耀的時刻。2001年7月,在韓國的漢城(現今的首爾),我的人生從此有了重大改變。
改變命運的一天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技能競賽」,我代表台灣參加第三十六屆「汽車板金」組競賽。在歷經四天、總計22小時的賽程後,成績揭曉,隨著大會公布第三名、第二名的名字都沒有我,氣氛變得愈來愈緊張。最後,第一名得主公布─馬祥原。那一剎那,興奮、感動、驕傲,所有情緒涌了上來,內心激動不已。
沒有料到,更激動的時刻還在後面。在所有組別頒獎完,接著頒發「國家最佳選手」時,我再次聽到自己的名字,拿到了第二面金牌。在心情激盪起伏的情況下,我成了台灣有史以來第一位在「國際技能競賽」中獲得雙面金牌的選手。
那一屆,台灣總共有36個職類的選手參加國際賽。出發時,照慣例是由最人高馬大的那位選手負責扛國旗,不過,等到比賽完回到台灣,國旗變成由我來扛了。這也是歷年來的規矩,由比賽成績最出色的選手來扛國旗。
那一年,我二十歲,而在這之前,我不過就是大家眼中的「放牛班囝仔」。
要技術,也要知識
一直以來,我都是從正規的學校與職訓中心裡去學技術,遵循的是台灣的教育體制。雖然上高職前,我對台灣的教育印象很差,覺得自己是被學校放棄的小孩,但上了以技術為主的職業學校後,反而覺得獲益良多。
回想起來,我覺得當年的技職教育是很成功的,真的要磨出好的技術,還是得回歸技職這一塊。至於大學,除了師範體系與科大外,很少有實習課程。我認為,如果一個年輕人想走技術這條路,還是應該去讀技職或科大,不要只想讀大學。
這兩年來,我經常有機會和以前的老師、學長探討台灣技職的問題。在我求學的時候,高職重視的是術科,以技能為導向,學生畢業後就到職場從事實際操作的工作,要找到一個工作很簡單。
然而,那時候讀高職的學生,普遍被看不起、被嫌棄,學生通常都沒什麼自信。後來,許多學校改制,很多原本學技術的人也跑去讀大學了,而在高職里磨練技術這一塊,便愈來愈不受重視。除此之外,有時台灣父母的觀念也很根深蒂固。
重視技職不表示讀書不重要
我遇過一些父母會給小孩洗腦,說做這個沒有用,要繼續讀書才對,所以,很多同學就跑去讀書了。我的想法是,既然你去讀職校了,就要學個有用的一技之長。人家講最好的工作就是把興趣當工作,但哪怕你沒有很高的興趣,你學了這一技之長,就絕對不怕找不到工作。
我認識很多朋友,高職畢業後就沒有繼續往上讀,但現在有人開修車廠,有人在車廠做到技術長,過得都很好。這些年來,我感覺到社會的思維慢慢改變了。可能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真的太多了,也可能是媒體強力的鼓吹,很多人開始回頭重視技職的重要性。
不過,我鼓勵大家重視技職,並不表示我認為讀書不重要,相反的,根據我自己的親身經驗,讀書真的非常重要。如果有個國中生或高中生來跟我說,他不想讀書,想直接出去找師傅,學技術,我會告訴他們,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也覺得讀書沒什麼用,寧願出去修車、打工,但是,我很快就後悔了。
你現在不想讀書是因為厭倦,所以想出去學技術,學技術很OK,但最後還是要跟學問做結合。到外面去學,一定會到達一個地步,是怎麼樣都上不去,因為你的所學有限,除了技術之外什麼都不懂,最後,你還是要把學問這一塊給補回來。
雖然我在學校時,「學」、「術」都在一起,但我始終把重點放在「術」,「學」沒有做好,這點我還蠻懊悔的。我在出社會,尤其是創業以後,以前沒遇過的問題統統都跑出來了。我發現很多東西我不會,我沒有能力、做不好。因為以前有機會也沒有好好學,於是,現在就得靠自學,重頭來過,而且還要花更多的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85111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