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啊,我的公開群里有人問了一個問題。
他的問題是,他想換工作。
這很簡單,很常見的問題。
他問我換什麼工作好?我給他說了幾個,當然是有前途,但困難的工作。
他瘋了,這些工作都不是人做的,工資低的很,我沒經驗。
然後,他還是選擇去做釣魷魚的,就是大海上冒著風浪和危險在漁船上去一條條釣烏賊的。釣一噸就有多少提成。
這個工資可不低,毛估估干下來,一個月6000以上肯定是有的,雖然沒有宣傳上說的幾萬幾萬那麼誇張。這比他送快遞可要高一倍。
他很開心的說,這樣我一年下來就能買自己的新摩託了。
人生選擇,方向選擇不分對錯,只是適合不適合。
所以他的選擇沒有對錯,我只是給大家分析下情況,我相信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干出點「成績」的。
雖然我不是說釣魷魚的一定沒有成績,把錢拿回去養家一樣也算成績,也不排除之前釣魷魚的人後來發家致富,當船長或者做走私的。
不過,這種機率相對就是「小機率事件」了。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民工工資比大學應屆畢業生要高?
有人說是因為辛苦啊,人道啊,大學生輕鬆怎麼會有啊……總之都是這樣的話。
這種話都是屁話,國際集團CEO絕對沒有民工辛苦,為什麼工資比民工高?
所以這就是個選擇問題。
你選擇民工,體力勞動,不要腦子的勞動,工資肯定比開始比較省力但需要腦子的工作的工資要高。
比如另一個群里的也問我一個問題:「我同學老媽開了個廠,我去投靠他,現在做了個質檢員,你說我能不能發達。」
我說,不太可能,你進去當質檢員,你既不能為廠賺錢,也不能為廠省錢。
當然,我不是說質檢員位置就不重要。
但道理是這樣的,清潔工在一個公司裡面重要不重要?很重要。沒人能在一個垃圾堆里幹活。
但清潔工工資高嗎?所以重要不重要,和你能不能賺錢不一定有關係。關鍵是有沒有不替代性。
一個好的業務員,一個好的財務,都是有不可替代性的。
當年電視節目《贏在中國》馬雲曾經給一個創業選手一個建議:你說你3年內招到20萬業務精英,我想問你這些人從哪裡來。好的業務員可不好找,阿里巴巴招2000人都招的暈頭轉向的。
好的財務人員也是一樣,一個懂得稅法的財務,或者是良好的管理型財務人員,他的不可替代性極強。
你要說做這兩個沒經驗?
我要說你說的是屁話,一切不可替代性強的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在學校里學到。如果你能學到,操,那還有什麼不可替代性?
掃地你自己家裡都能學到,清潔工能賺錢?
所以,擺明了的問題,既然都是需要實際操作和不斷學習的,也就表明你和別人如果進入這個行業,只要基礎差的不太大,比如他是省委書記的兒子,你是撿破爛的兒子,那麼其實你們都是從「0」開始的,很公平。就算不公平,省委書記兒子可能是50分,你0分,那麼你還有追上的可能性。
掃地,大部分人都是從100開始的,大家都會都平等,但掃地就是掃地,掃不出地雷,你也就永遠100分別人也是100分,是個人都能取代你。
這就和釣魷魚一樣的,經驗是有,但大部分是體力,關鍵技術也是船長,船長還有資本優勢和各種關係,這個是他吃飯傢伙,他不會告訴你,而更關鍵的是沒必要告訴你,而如果你走的是能給老闆帶來實際好處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工作,甚至有潛力帶來決策利益的好處,那麼他必須告訴你很多東西,這不是人情,這是利益需要。
所以釣魷魚,每個人剛進去就是90分,滿分100分也就差了10分,技術含量就這些,雖然技巧很多,但和上層,和高級別的人完全沒關係。
因為釣魷魚的人隨時可以招。
別看「工資高」,有人說工資高是因為市場需要,所以肯定是「物以稀為貴」,因此既然人少了,所以不可替代性就強了。
我說大哥大姐啊,有病啊,這是國家的企業的事情,跟你半毛錢關係也沒有,該走人還是走人,該扣工資還是扣工資,該不讓你知道的事情還是不讓你知道。
偷師?
不好意思,你是副總,偷總裁的師有可能;你是勞力,偷TM經理的師都很困難。
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鴻溝——做電池,做勞力的人,不涉及整體運行,所以也就「沒有必要」知道太多了,從整個組織的構架上,也基本都設計好了,而且是全社會默認的一種社會「潛規則」。
那個想當質檢員的老弟又說了「其實他媽媽的公司裡面鬥爭很厲害,拉我過去做個勢力。」
誒呦我滴媽呀,當局者迷是可以,但也不能直接昏倒啊。
沒有任何實力,加進去算個屁?
如果你是業績第一,不一定第一,就算是個優秀的,你說話總是能有點分量,不管這個鬥爭企業有多大,因為抓到一個就等於抓到了一個錢,不管錢有多小。
但質檢員?老資歷員工?這算什麼東西?這不過是鬥爭還不激烈的時候的馬前卒,炮灰。
你資歷哪裡來的?公司里混的時間來了。現在上面的人為了爭奪權力都不管公司死活了,你大爺公司里混的時間算個雞巴?到時候一起完蛋也無所謂,牛逼的財務,高級的內勤,厲害的業務員到手就行,你們都可以去死了。
所以勢力?誰會真的在乎這麼個質檢員?人家擺明了是礙著面子,給自己兒子老同學安排個工作做做。
說不定還背地裡說:「你看,你的條件多好,你同學啥都沒有,只能當個質檢員,住在破宿舍裡面,你可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但,有不可替代性潛力的工作,在前期一定「不是人乾的」。
這是必需的,因為不可替代的工作比可替代的工作困難得多,好處也大得多,更關鍵的是,不可替代的工作往往是不出成績就對公司沒好處的。
所以一開始給你1000塊錢工資,說白了就是你前期學習經驗,還沒給公司帶來半毛錢好處,公司給你的「學費」罷了!
人家出錢給你學習機會,TM都是獎學金,你上大學的時候搞個獎學金擠破頭,現在怎麼TM說工作爛了?人家一個月給你1000~2000的獎學金,還不夠好啊?
你才完成多少具體流程啊?你才完成了多少KPI啊?
但關鍵就在這兒,這種工作都是很沒面子的,至少你拿著2000,人家拿著4000塊錢的工資,你當然不太好意思,特別是生活享受方面。
比如說……你買不起新摩托。
這個時候,拿著高工資的,就滋潤很多。放假的時候下下館子,對同樣是體力工作的小妹子吹吹口哨,花點錢打打炮,很無聊的時候談談戀愛,過得挺滋潤的,比那個工資少的和狗似的人好多了。
當然,可怕的在後面,過了10年,有時候還不到10年。
做重複性工作,體力工作的人發現,自己的體能好像不如從前了,或者有一些替代性技術可以替代他手工操作了,可以替代勞力了。
然後他發現自己干不過20歲的人。
就拿釣魷魚來說好了,乾了幾年,都很嚴重的風濕,勞損。30歲的時候心臟不堪重負,心臟年齡都快60歲了。
這個時候花120%的努力,賺20歲的人70%的錢。
這個時候干不可替代性工作的人呢?也過了10年,就算混的不好,路線方向選錯,行業也選錯了,但只要他堅持了下去。那麼他至少也是用20歲的人80%的努力,賺20歲的人200%的錢。或者是100%的努力,賺400%的錢。
當然了,堅持花120%努力10年的人,那賺就至少是1500%的錢了。
你說有些人不可替代的工作乾了10年,工資才上漲了幾倍,他也很努力啊,所以紫陽大叔你說的不對。
操蛋!
這些人就知道傻干,不知道主動學習。愣是把智力工作變成了體力工作,複雜工作變成了重複工作,不可替代工作變成了可替代工作。
TM職位是個平台,人變得可替代了,傻逼了,怪誰?怪敬愛的習總書記沒跪舔你,主動給你當老師?
雖然不可替代工作拚命幹活也會有損身體,但總比體力勞動小。
你要說有人酒桌上猝死,那我只能說,工地里一個工期都會有不少工人猝死,昏過去從腳手架上摔下來摔死。
只不過,酒桌上死的人重要,有人報道,而工地上天天死人而且不重要,所以都懶的報道。
你看,社會良知,社會正義都向有不可替代性的人傾斜了。
所謂輕鬆,就是每一天都很簡單,但一年比一年難。
所謂勤奮,就是每一天都很難,但一年比一年簡單。
大家都看過我空間裡的一篇文章吧?《寒門再難出貴子》,裡面就寫道,貧窮的父母逼著自己的孩子早結婚,結果都會活活拖死自己的孩子,使得自己的孩子也一樣窮,而且永遠窮下去。
其實這些父母不一定不知道壓力,他們也沒辦法,因為他們也是可替代性很高的工作,老了,什麼也做不了,不讓孩子早點結婚又能怎麼樣呢?
再說了,他們一輩子腦子就這麼簡單,與其讓他們「下狠心」腦子複雜一下,讓自己的孩子想辦法發展,那還不如「下狠心」坑死自己的孩子,好歹可以回老家說自己孩子很早結婚,多麼牛逼。
然後……這種答案就「合理化」了,逐漸變成了冠冕堂皇的藉口。
而這種「貧窮的螺旋」會一直持續下去。
跟大家這麼說好了,富不過三代是對的,但富不過三代不一定表示富到第三代就敗光了,很大一部分是第三代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富」了,已經不用錢了,他們已經變成了「特權階級」或者變成了「官」,不再需要很多的金錢就能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金錢不再是自己的,所以他們也不富有,他們只需要寫個條子,幾千萬幾億的資金就可以隨便調動,甚至賠了也和自己沒關係,比光是有錢還要瀟灑。
富者恆富是想當然的,強者恆強是客觀存在的。
既然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那你就好好想想這個問題。
要麼你接受這個現實,如果想變成富一代,就別想什麼基礎工資什麼破事兒了,那種東西是給狗吃的,基礎工資低才有前途。
要麼你就接受你一輩子做個窮人,做個安貧樂道的窮人,這也是不錯的。當然,這是很難的,因為你要接受這件事,徹底的接受,徹底的死心,就老婆孩子熱炕頭就行了,老婆不要求漂亮或者賢惠,孩子不要求素質和教育,湊合過就行了。
這個時候你也不用考慮太多基本工資,考慮福利待遇就行了。
當然,如果後面這條路,你進不了國企或者當不了公務員這種「鐵飯碗」,我們暫且不論鐵飯碗到底是不是「鐵打的」,我們就當它鐵打的好了。
那麼你只能去做這種替代性很強,沒什麼需要學習的,簡單重複的體力勞動的。
我只能建議,你要忍耐,你存錢是沒用的,錢會貶值,結果你現在沒錢,以後也沒錢。投資也是沒用的,常見的投資追不過通貨膨脹,同時你也學不會,什麼股票什麼的,在基層是不可能操作的,即便你研究會了,你這樣的工作也沒精力讓你盯著股票,而你有限的錢去投入股票,收益絕對不夠你吃得,如果夠的話,你就是股神了。
你說期貨?這麼點錢弄什麼頭寸啊?直接一波仆街。
交給別人做?說有個「可靠的熟人」可以安全保證年利20%?
這還真不是沒有,銀行里有這樣的,但多見的是14%的,但最低投資也至少要300萬,這還是2007年的時候的小銀行。
那麼,年利20%養活你要多少錢呢?物價上漲其實是每年10%左右,你最多只能拿出10%的錢來活命,假設你一年要現值2000才能活,那麼一年就是2萬4,乘以10就需要24萬,這24萬絕對不能波動,你也絕對不能生病,要不然你就死定了。
複利?那麼你只能一邊拚命上班活命,一邊等著這個「金雞下蛋」。
操蛋,誰TM這麼傻逼的知道給你賺錢,不給自己賺錢?神經病啊,現在都TM卷錢就走的,20%?20%?!親娘啊,太天真了。
所以「頭腦簡單」的「可替代性高」的工作的人,既然連工作都搞不定「沒經驗」,投資什麼的還是上吊去吧,這個更複雜。
所以,接受這樣道路的人,必須做好下面3個準備。
1:能玩的時候玩一下,雖然玩的很低級,最多像小流氓,但20到25歲這五年,是你為你可能還能玩的5年。總共假期加起來一般不會超過500天,這還是這個工作不用加班的前提下。
2:情況會迅速惡化,而且你沒有任何彌補的辦法。所以如果想美好的離開的話,做好自殺準備。推薦上吊,因為打理方便,不給別人有麻煩,同時脖子瞬間拉斷死亡沒有痛苦。
3:你重新選擇道路幾乎不可能,因為你已經浪費了10年,別人具備其他工作經驗已經10年了,你還是沒有經驗。所以結果還是你一個30歲的人幫20歲的人搬磚。
如果能接受的話,可以選擇這條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7635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