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承認」自己的想要或不願意,有時確實有點難,但也得做!
像評判金錢並不代表我們內在對金錢的需要和渴求就會消失。
很多人一方面,
極力想樹立自己大方、灑脫、不在意錢的形象;
另一方面,
內在又會因為金錢的損失而不舒服,
就會下意識地想隱藏或者否認這個部分。
所有的自我隱藏和自我否認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投射。
當自己有金錢的清白感時,就會把「很計較錢」這個部分投射到伴侶身上,覺得是對方太計較、太在意了。
當A指責B很計較錢時,A就自然站到了關係中道德的制高點上:
指責別人虛偽會顯得自己真實;
指責別人愚蠢會顯得自己聰明;
指責別人自私會顯得自己無私;
指責別人小氣會顯得自己大方;
……
指責的動作一旦做出來(無論是在語言、行為上,還是僅僅在心裡腹誹),就成功地把我們不想自我面對的感覺丟到了對方身上。
如果能放下對「愛錢」的評判,
大方、真實地承認自己是在意錢的,
我們就有力量表達自己真實的需要,
不會在伴侶面前呈現雙重信息,
更不會把自己不能接納自己的部分投射在對方身上,
讓自己的伴侶成為那個「壞人」。
當一個人處在這種分裂的狀態時,就會不斷地傳遞雙重信息。
身邊的人就會非常混亂,不知道該針對你的表層信息(我無所謂,我不在意錢)回應你,
還是該針對你的底層信息(我很在意,我很生氣)來回應你。
而混亂會帶來不安,不安的時間久了就會產生疑惑和挫敗,自然會在關係中後退,兩個人心的距離就產生了。
承諾指的是為關係負責,為自己在關係里的全部感受負責,包括自己對對方的感受。
很多破壞性的衝突看似是一件事引發的,
但是往往在這個衝突之前早就囤積了很多沒有被清理的負面情緒。
像這樣的事情所引發的情緒太小,
我們往往會忽視掉,
但等到那些無法被忽視的、大的、如同潮水一般的情緒吞沒自己時,
我們才會看到,
才試圖轉化,
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關係中有清晰的邊界:
自己人,支持者,引領者,旁觀者,競爭者……
關係的邊界無論是在生活中、情感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愛憎分明永遠好過恩怨糾纏。
所以,要感激那些直接拒絕你的人,這樣永遠好過那些含混不清的人,讓你產生希望,投入了生命中最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最後卻精疲力竭、無所適從。
結束或尚未開始都是最好的結果,因為那都意味著有新的機會。
最糟糕的是從來都不確定是否開始,也無法肯定是否結束,在這種茫然中慢慢消耗掉寶貴的生命。
所以,當你面對這種與你關係模糊的「好人」而無所適從時,請一定要對自己真實,哪怕做一次「壞人」,也一定要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如果對方依然執著地要戴著這副「好人」的面具無法自拔,那麼就請果斷地遠離他。
如果你自己有這種「好人癮」,也請真實地表達自己。
帶著犧牲和委屈所維持的關係一定是危機四伏的,而關係中的另一個人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面對你。
你表現出來的迷人的無私和真實的自私會讓身邊所有真正想親近你的人感到混亂,然後是無力和崩潰。
其實,我們還有別的選擇。
真正活得純然而綻放的人,
完全擁有來自內心的力量感,
而不是依賴任何外物。
只有這樣,
你才能與對方建立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彼此聯結,又彼此獨立,
自由而又平等的親密關係。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214794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