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懷念童年的人,如果可以回去,你還願意過以前的生活嗎?

"

姐姐寄來了老家的油豆角,其中有一種白色的,姐姐說「你忘了?媽管那個白色的豆角叫「兔子翻白眼」。經姐姐一提醒,想起來了,好像沒有聽別人這麼稱呼過那個豆角,也許是媽媽的獨創吧。

媽的獨創不止一個,還有「幸了你」。其實是「宰了你」。媽媽只有小學文化,可以看書,但有些字知道什麼意思但會讀錯。所以把「宰」讀成「幸」。這個「幸了你」後來就成我們的口頭禪——「你再不聽話小心幸了你」,「離我遠點,再煩我就幸了你」……每每說完就會會心的哈哈大笑,媽媽也跟著我們笑,知道我們是在打趣她。

有一個著名的形容詞是「烏煙瘴氣」。我家院子裡有一塊空地,媽媽喜歡花,就把那片空地圍起來種成一個小花園,每到夏季,花園裡的各種花開的煞是熱鬧,五顏六色,奼紫嫣紅。媽媽看到花開的那麼好,估計是想形容一下又想不起來該怎麼說,就跟我們說「今年的花開的真好,烏煙瘴氣的」。從此,烏煙瘴氣,也成了我們經常用的成語。只要是形容茂盛,興旺,繁榮等的詞,一律用「烏煙瘴氣」概括。比如「媽你看,這豆角長得真好,爬的滿架都是,烏煙瘴氣的」;還有誰家要是辦喜事人多,我們也會說「他家人真多,熱鬧的烏煙瘴氣,一塌糊塗」。然後我們笑,媽媽也笑。

有時,我們快樂的多少和經濟的好壞真不是成正比的,以前物質匱乏,卻常感到快樂,一頓好吃的,一件新衣服,一句玩笑話,都能讓你高興半天。現在,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了,有些東西習以為常,伸手可得,可怎麼總感覺快樂越來越少了呢!

有時常「為什麼六七十年代的人喜歡懷舊呢?」

想來這個年代的人大多進入中老年,本身中年以後會喜歡回憶,那個時代的童年,少年基本是生活在計劃經濟時代,大家都差不多,不管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都生活在自己階層里,那個時代的人思想單純,生活壓力不大,雖然不富裕,但大家都一樣,競爭小,鄰里關係,社會關係比較融洽,每個家庭的孩子一般在三個左右,小夥伴們多,學習壓力也小,快樂的時間相對就比較多了。

有時會自己,那麼懷念那個年代,如果可以,讓你回到以前,你願意嗎?

懷念歸懷念,如果能夠回去,還是不願意的吧!

有時我們人心是很貪婪的,既要享受現在物質生活的快捷便利,又在抨擊這個社會的物慾橫流,這就是所謂的「端起飯碗吃飯,放下飯碗罵娘」吧!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21479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