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突然想種田

"

01人到中年,突然想種田

國慶長假開始了,第一天我就把陽台重新收拾了下。清爽的花架,柔軟的沙發,一排待看的書,一壺新泡的茶。一時陽光燦爛,一時颱風天,人懶懶,聽風好眠。

另一處,愛玩的好友也沒出遠門,只是尋了一個茶室聊天去了。

這時節,金桂飄香,陽光溫煦,正好慵懶。人到中年,突然只想清安。人到中年,突然只是想種田。

明白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是忽然之間。陶公反覆仕而隱,隱而仕,直到四十一歲,才徹底歸隱。去去欲何之?南山有舊宅。

我也有舊宅。一壺老酒,幾莖鹹菜,風高秋月白。或者兒女膝下,父母、祖輩、兄弟姐妹盈盈一院,也是極好。

然而,「少年壯且厲」,「猛志逸四海」,當年躊躇滿志遠走他鄉,回首已是中年。

中年人最是知道,在這個時代,只要你真的豁出命地努力,像《在遠方》的姚遠那樣,基本都會得到你想得到的,鮮有機會感嘆「天運苟如此」。但,肌肉總有無力的時候,人總有夠到天花板的時候。不是才志難抒,而是發現自己根本擠不進排名,打過的雞血終於起了副作用。

我們終究要學會的是接受自己就是個普通人。

02 何草不黃

有多普通呢?

有位稅後年薪170萬的阿里P8員工,就因為想找個月薪1萬的江浙滬獨生女而被叮得滿頭包。甩普通工薪階層幾條街的年薪,也沒幫他加分多少。

而企業家俞敏洪先生,只因為表達了「錢是一個人的能力證明」,又被人噴成了篩子,禁不住再次想起「鞭策」俞先生拚命賺錢的俞夫人。

俞敏洪先生

可不得不承認,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比俞敏洪先生和那位P8員工更普通。這個絕大多數,肯定包括我,也可能包括你。

李宗盛唱: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

陶淵明自祭文: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於徵, 草木黃落。

《詩經》云:何草不黃?

你我匆匆皆過客,青史留名有幾人?生命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來世一遭的體驗才是你絕無僅有的。

你看高曉松時不時秀一秀他種劣的番茄養歪的黃瓜,你可以說那是他功成名就後的閒趣,也可以說那是他對生活的理解。

高曉松

你看蔡康永果斷辭掉《康熙來了》到大陸做起了節目,你可以說那是他嗅覺靈敏,也可以說他更尊重自己的人生。

康永哥

他們名利雙收,不必謀生,他們只是在生活。心中有美,眼中才有花;心有閒暇,才能聞得到秋冬春夏。

03 中年差距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始。可是中年人前有父母,後有兒女,正是撐起一個家責任重大的時候,哪裡有空愛自己?不愛自己的中年人必定心有恐懼,然後焦慮。焦慮什麼呢?無非是財力與能力。

想起李誕曾經調侃過,他第一次做商務艙開心得不行,卻見一眾精英齊刷刷向私人飛機致敬。所以啊,論能力與財力,那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沒個盡頭的。

而普通如你我,人到中年,也終究有房有車,兒女膝前。畢竟,這就是普通人的日子。

至於中年依然單身的,他們過得就更愜意了。男的騎馬打拳,女的喝茶爬山;大叔可以找羅莉,姐姐也可以找小奶狗,可以只是看錢,只要不給大叔和姐姐找麻煩。

中年人最怕麻煩,因為時間愛自己都還不夠用,哪有時間折騰?這可以理解為,中年人的差距不全是看錢,還看溫度和濃度。

所謂溫度,就是有生活,不讓工作把興趣消磨沒了。就像身邊的光哥光嫂,都是公司高管,一個愛好瑜伽,一個熱衷攝影,出雙入對,羨煞旁人。而能像于謙老師那樣演戲、搖滾、寵物園,那簡直是活了別人的幾輩子。

於大爺說:現在的我,自認為有了自己的事業,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有了玩兒的時間和精力,有了玩兒的資本和心態,我看誰還敢說我不務正業?

是啊,人到中年,孩子房子車子票子都有了,連高血壓、腰肌勞損什麼的都有了,還不放慢節奏好好活著?工作已能從容應對,不用再急著向誰證明你的工作能力,但體力卻是在走下坡路了。

果然誰都逃不過輪迴。學著看淡生死,看淡名利,讓生命的濃度清淡如水,讓自己返璞歸真。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人到中年,可以忙裡偷個閒。

如果那位阿里P8員工能把婚姻生活看得有溫度一些,他可能不會被群嘲;如果俞敏洪先生能把成功看得清淡一點,他會更有幸福感。

俞敏洪先生

而我們普羅大眾,能把日子過得上心一點,浪漫一點,定然心生歡喜。不必真的採菊東籬下,因為我們不是陶淵明,我們是普通的中年人。普通的中年人只是突然想種田,充其量是偷得浮生半日閒再偷半日閒。即使這樣,也足夠嘴角上揚。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21473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