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已經過去一半,你年初定下的目標還記得嗎?
「雖然每天忙忙碌碌,可還是覺得空虛。」
「工作太忙,壓力太大,身邊沒人理解,經常跟父母愛人吵架。」
「年初給自己定了一堆目標,去練瑜伽,閱讀50本書……但是總空不出時間去做。」
電影《無問西東》里有這麼一句話,「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
什麼是真實?是不管聽什麼看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平和與喜悅。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這3件小事幫你找到最真實的方向,鑄就你的底氣,提升你的層次,成為更好的自己。
1 控制情緒
老話常說:「脾氣越溫,福報越深。」
生活中總會遇到那麼點不太如意的事兒,讓你感到氣憤、難過,忍不住壞脾氣想要好好爆發一次。
人和人之間真正的差距,是遇事的情緒反應。遇事不妨先深呼一口氣,冷靜兩分鐘,不要將負面情緒帶給他人,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
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將怎樣對待你。
人生難免有低谷期,用平和的心態調整自己,用善意和微笑對待身邊的每件事每個人,你才能越發體會到生活的溫柔和美好。
2 多聽少說
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想說。
學會說話容易,但是想說好話不易,與其如此,不如聽聽別人怎麼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你的圈子裡總有一個值得你學習的人,多看看別人的長處,這樣才是最睿智的成長。
黃渤剛拿影帝那年,有記者採訪黃渤,問他能否取代葛優。回答不能,顯然是貶低自己,對自己不自信,回答能,則又顯得目中無人。
如此尷尬的問題,黃渤是這麼回答的:
「這個時代不會阻止你自己閃耀,但你也覆蓋不了任何人的光輝。因為人家曾是開天闢地,在中國電影那樣的時候,人是創時代的電影人。我們只是繼續前行的一些晚輩,對這個不敢造次。」
黃渤的回答既謙遜有禮,又彰顯了新一代年輕電影人的抱負。
說話要謙遜而有力量,不要做那種說話很多卻毫無用處的人。要麼不說,要麼就讓說出的每一句都有意義。
3 沉澱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這樣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
李健把這句話落到了實處。
李健有個保持初心的秘訣:不論怎麼忙,都不會停下獲取知識的腳步,而他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就是閱讀。
他看馬爾克斯、村上春樹的時候在想「一輩子就一段紮實的感情,怎麼能把愛寫得那麼燦爛,好像萬花筒一樣?」
他看熊培雲的詩歌感嘆「手無寸鐵的人變得鐵石心腸」寫得好;
他喜歡北島《青燈》中的「房子小,但正好適合孤獨的尺寸」;
他贊同木心「你們這代人都不是讀書人,因為你們讀書太少了。」
讀書時,清華有位老師的話一直讓李健奉若珍寶:「一個人若能永遠保持學生的狀態,他的人生就不會枯竭」。
少一些大而無當的虛榮,因為每一秒花在閱讀上的時間,都不會白費。
你未必要成為影響全世界的偉人,但你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2019年還有很長,這3件小事一定能讓你在未來受益匪淺,幫你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著更好的自己前行。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214672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