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長久的安全感來自自律

"

我們盲目地相信時間會帶我們去想去的地方,卻忘了時間只能救那些自救的人。

——盧思浩

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風呼呼的刮過窗台,細碎的月光在深粉色的帘子邊緣影影綽綽,寂靜的空間裡只有淺淺的呼吸聲,分不清是迷茫多一點,還是焦躁多一點。時間悄悄地走動,輕易就躲過了人們的視線。突然,窗外傳來的雷雨聲哐哐地砸碎了時間的屏障,已經凌晨3點24分了。新的一天就要到來,但我們的人生軌跡是否筆直且正確的向著我們想要的生活前行呢?當腦子清空雜亂的思緒,開始回首過去審視現在時,你是否有過深刻的思考:你已經實現你所想要的生活自由了嗎?

看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在某個年紀之前你可以靠透支身體,小聰明和老天給你的運氣一直取巧地活著。然而到了某個年紀之後真正能讓你走遠的都是自律、積極和勤奮。」

可能是到了一個年紀之後,突然就對歲月多了一點理解。

很多東西都有保質期,除了自己長久堅持的內在修煉。在前期人生上得到的一些物質的外在的錢財、名聲、人脈資源等東西能成就了一時的你,卻成就不了更好的你。它們終會在時間發展中逐漸被忽視丟棄或優化升級或得到更上好幾層的資源代替。而支撐我們長久發展的是內在的修養和心態,相由心生。

每年這時都在感慨時間飛逝,但仔細回想又像沒有什麼改變。

買了房,買了車,每天出入CBD,光鮮的身份卡牌,不凡的談吐修養……錢權勢都能握著一些資源,在大城市裡混出了一幅好模樣,人生巔峰不過如此吧。

可是,當繁華落幕,台上也會清冷如月。作為主角的你是黯然退場還是再起繁華,這些東西能給你長久的安全感嗎?大城市的快節奏、工作壓力、以及人們驕傲自滿後的瞬間鬆懈,都可能將我們一步步從『神壇』拉下來。

自律,不是說必須要,而是看你自己需要。

有人說,其實人可以分為三大類型,一種是本身沒什麼進取心,得過且過型,不渴望功成名就,也不想奮勇爭先;一種是心有鴻鵠之志,力能青雲直上,也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型;最後一種就是絕大部分人都屬於的反覆糾結型,大志向吧倒也沒有,但就是對現狀不滿足,想法有一些,行動卻幾乎沒有,希望改變卻又找不到方向或無法堅持,稍微碰上點挫折就會放棄,容易半路夭折。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在逼自己每日打卡前,不妨問問自己:這件事對你重要嗎?影響至關重大嗎?如果不做會有什麼後果?

只有自己明確了堅持的方向和想要的結果,不用別人強調,你自己就會自律了。真正的自律不是要讓別人看見,而是你自己嘗到了甜頭。

「自律來源於對自己和目標清楚的認知。」

「至於未來會怎麼樣,要用力走下去才知道。」

「你走到了哪一步呢?」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214614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