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他們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1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國外也一樣
縱觀我們身邊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學習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考試拼搏上來的,誰小時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業,有時做得不好還要被老師批評兩下?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這過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麼快樂。
有一些家長以為國外的教育就是快樂的,其實在國外,優秀的學生他們一樣要很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根據U.S.News 2018最新排名,美國的惠特尼高中位列加州第1,全美排名第33,在全國最好STEM高中里排名第12。
這裡的學生過著和中國學生一樣辛苦繁雜的高中生活,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中學學校早晨8點上課,下午3點放學。但是然而很多學生每天仍舊學習至凌晨1、2點,早上6、7點醒來,一天只睡4、5個小時。
Kosha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作為惠特尼高中的模範學生和風雲人物,Kosha是人人艷羨的啦啦隊長,她的課表同課外活動一樣,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Kosha每天寫作業的時間不算長,和大部分學生一樣,4個小時就能完成基礎的作業。不過,為了考上好的大學,她還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進行大量閱讀和分析性寫作,以此完成報告和研究類的作業。
美國教育目的在於培養能力,強調獨立與批判思維。所以很多時候老師都不會為學生提前設定好條框,而是讓學生自由發揮。為了完成作業,學生要自己泡圖書館查閱大量資料,形成自成邏輯的獨特見地。
為此,Kosha每天必須保持至少80頁的閱讀量。這些學術類內容深刻難懂,若要完全弄明白這些,每天還要額外花費5-6個小時進行資料查閱。
在高中最後一年裡,除了原有的8門課外,Kosha還選修了5門AP課程(Advanced Placement class,簡稱AP),包括經濟學、西班牙語、英國文學、物理、高等微積分。
這些課業量,相當於美國大學整整一學年的學習內容。而Kosha卻要擠在不到一個學期的時間裡完成。
你以為她的課業負擔已經夠讓人忙到腳朝天了?
要想充分了解Kosha的一天,在每天5小時的學校課程之外,還要加上2個小時的啦啦隊訓練、1小時的歷史課助教工作、學生會策劃、模擬聯合國的活動、課外及周末補習班、大學申請準備,以及她對「加州高中小姐」比賽的積極參與。
每天,Kosha在完成課餘活動後會在6點左右回家,簡餐一頓後,又會重新投入到學習中,直至凌晨。
所以,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一定是辛苦的,並不意味著孩子課外不需要複習,不需要刻苦的學習。
2
學習是一件辛苦且不快樂的事情
需要時刻對抗誘惑
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需要孩子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別人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有的孩子心智比較早熟,從小就有自己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並為此而努力;也有些孩子沒有樹立遠大的目標,但至少有一個像考上好中學或者好大學這樣的短期目標。
無論是哪種情況,他們首先得有一個目標,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努力付出,這個過程是談不上快樂的。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延遲滿足。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比如,孩子覺得手機遊戲很好玩,放下學習去玩耍。孩子可以立即感受到遊戲帶來的快樂。當遊戲結束,孩子會發現該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沒有動筆,明天開學老師就要檢查作業;新課的預習還沒有做。這時候,孩子就會陷入心理上的焦慮。
如果孩子在出現想玩遊戲這個念頭的時候,控制自己,完成作業之後再玩遊戲,就不會出現這種焦慮。
「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讓孩子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他們的慾望,更不是讓孩子「只經歷風雨而不見彩虹」,說到底,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孩子把玩遊戲的時間,用在學習上,短期來看,學生完成了計劃中的作業任務、預習任務,家長不會再催促;老師不會批評,而自己也可以從完成預定計劃而收穫一種充實感、滿足感。長期來看,因為按時完成作業,成績也能得到保障和提升。這也是一種長期的收穫。
於此同時,完成任務之後安心玩耍,也能做到勞逸結合。我們要讓孩子看到,忍受了眼前的「短暫快樂」的誘惑,才能獲得長久的真正的快樂。
快樂體現在學習的結果上,當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辛苦的努力得到回報時,學習的快樂才會顯現出來。
3
讓孩子知道,努力學習是一種責任
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要讓孩子在努力學習的情況下,辛勞付出,培養出他們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責任感。孩子在上學階段,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學習就是他們的責任。
所以與其說在孩子教育中培養孩子能夠自主學習,具備勤奮拼搏的精神,不如說是在培養他們自小樹立起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優秀品質,讓他們長大後踏入社會後具備積極向上,努力付出的責任感,這才讓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學習到的最重要目標。
4
不要以為孩子有興趣就會喜歡學習,
這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假象
我們有些家長總是羨慕國外的教育方式,其實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們整個教育階段的節奏和全部的信息。
事實上除去偏見,外國有些優秀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我們學習。比如美國的中小學階段很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及學習技能的培養,對孩子的教育多採用鼓勵的形式,教育方向也是朝著孩子的興趣愛好發展,因材施教,這是我們教育體制未來的發展方向。假如有一天我們國家也實行這樣的體制,一樣鼓勵學生注重自己的興趣發展,那難道只要有興趣,不努力也能取得成功?
我們認為:興趣也許是最好的老師,是孜孜不倦學習的動力,但這只是學習的啟始動力,許多孩子對很多方面都有興趣,但是並沒有成為他們以後的成功能力,原因很簡單,他們並沒有為這個興趣而努力。比方說喬布斯,有人認為他的成功是因為有著非凡的天賦,但是這種天賦也是要在漫長的過程中不斷經歷痛苦,不斷嘗試失敗或積累下來。
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樣優秀的人也是要通過不斷努力,辛勞地付出才能成功。比如一個小孩,他是很喜歡畫畫,但是他並沒有為此而努力過,那他以後就能成為一個畫家嗎?孩子因為有興趣,所以對某件事更加努力學習,更加有目標去學習,甚至為此做出很多犧牲,這才是他以後成功的原因。所以不要以為孩子有興趣就會喜歡學習,這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假象。
要讓孩子們知道,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他們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如何培養孩子努力付出,幫他們樹立長遠的目標,為目標而努力,這是家長和老師們的一種責任,也是孩子通過學習要培養的一種能力。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