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露已過,晨有露珠,不知不覺,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
秋分,「分」即為「半」,此時,全球晝夜等長。
古籍《春秋繁露》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秋分,天高,雲淡,氣凈,風輕,是一個浪漫的節氣。
仲秋時節,秋高氣爽,一樹樹的黃葉隨風搖曳,給這個開闊的季節增添了許多的詩意。
殘暑終,晝夜平。草木染黃,雁字橫秋。
此時的鄉間,梨柿荸薺,百果收倉。滿樹石榴一夕熟,山間野柿一朝紅。雨後須添件暮夏小裝,一場風滿院會鋪桂,月下可訪香。
秋分氣候
秋分時節,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正是美好宜人的時節。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
一候丨雷始收聲
古有曰: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
秋分以後,下雨不會再打雷,再也不用擔心夜晚會被驚雷嚇醒。
二候丨蟄蟲坯戶
秋分過後,晝短夜長,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洞穴之中,以防寒氣入侵。
秋天完全占據天地之間的舞台,早已聽不到秋蟬的嘶鳴,田野里的蟲鳴聲也變得稀疏喑啞。
三候丨水始涸
《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
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降雨量也開始減少,湖泊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便是詩人愛說的「秋水消瘦」、「秋水清瘦」。
「秋分無生田,準備動刀鐮」,玉米綻開了黃燦燦的笑容,高粱托舉著紅燦燦的火把,穀子地一片金黃,田野里油畫一樣絢爛多彩。
掰玉米,收高粱,割穀子,豐收後歡樂的笑聲在田野上空迴蕩。
「秋分收花生,晚了落果葉落空」,是刨花生的時候,而經了秋露的紅薯葉梗,也可以用水焯了,涼拌,淋上小磨香油、蒜汁、老陳醋,新鮮花生米和涼拌紅薯葉梗,可是以前人們下酒的美味佳肴呢!
除了秋收,還有秋種,「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秋分還是個搶種冬小麥的時節,更是一年中忙碌的時節。
秋分習俗
秋分時節,有很多的習俗,比如秋祭月,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放風箏,做面雀等,在很多地方依舊延續著......
淳樸的勞動人民,敬畏著自然,也依靠著自然的饋贈生活。
【吃秋菜】
「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
秋分這天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送秋牛】
秋分那天,有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
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說唱的人,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合轍押韻,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順應農時的話,祝福收成好。
【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
人們把不用包心的湯圓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
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人們不僅放風箏,還要相互比賽看誰放得高。
秋分養生
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
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另外,藕,梨,柑橘,山楂和百合等都是除燥養陰的佳品,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除了食補,還要堅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此外,秋天溫度下降、花木凋零,容易產生抑鬱的情緒,進而會導致疾病的出現。
其實,在這個時候,保持樂觀的情緒,對於安寧神志、暢達心情,是非常必要的。
秋分寄語
平心拾得三分閒,定要看落花聽雨,聞果香賞殘荷,念舊事踏秋林。登高獨行,迷失不知歸途。
秋分,正是一年最美時!
秋分,恰如人到中年,心中有萬千滋味,回憶起往事的點點滴滴,少年的無知,青年的青澀,中年的惑與不惑,總是情不自禁地唏噓不已。
那些沉甸甸的回憶,猶如一樹紅葉,絢爛且妖嬈,等到灑下一地的繽紛之後,幡然悔悟,那漸漸凋零的不過是擦肩而去的流年罷了。
並不是所有的繁華落盡,一切都將歸於平淡;拂去了浮華,一切都將回歸原來的本真。
秋分,在悄悄地告訴我們:歲月輪迴,春華秋實,輝煌過後又是一季耕耘,要以平和的心境面對未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冷秋、冷晨、冷霜、冷落葉;暖情、暖意、暖人、暖歲月。
因為懂得,一切美好;因為存在,溫暖相隨。
—《END》—
來源:詩詞天 ID:地shicitiandi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21422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