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一直流傳這樣一個問題:「人這一生,到底為什麼而努力?」
我聽過最好的答案是:
人生何其短暫,你要為熱愛而努力。
而愛,是一路的成長感受。
你要在這個路途中,持久地感受到自我的成長價值;也應深刻地明白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意義,其實莫過於為熱愛而努力,最終成為真正的自己。
不知道夢在何方,那至少得走在路上
年初,我有幸遇到一位很優秀的學長,身邊熟悉他的人都稱之為「懷左學長」。他畢業於985院校,讀研期間出版了兩本暢銷書籍,同時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網絡教學經驗,目前是一位擁有多重身份的自由職業者。
學長堅信,這輩子要做一個真誠的表達者,做一個終身學習的實踐者。這是他近乎偏執的夢想和事業。
由此,很多人羨慕他一個還未踏入社會的在讀生,竟早早實現了財務和精神自由,並找到了自己所熱愛和堅持一生的事情。
也不乏有人覺得他一路發展順遂,好似沒經歷過什麼迷茫,焦慮或困苦的時光,畢竟他熱愛寫作,又是名校的文學碩士,那野蠻成長也是有跡可循的。
可是,為什麼越優秀的人,越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呢?其實,選擇本身也是一種努力,即前期各個時段努力的疊加。
學長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考大學那年母親患病治療,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所以本科期間,他省吃儉用,把兼職打工掙來的錢全投資了成長上,買書讀,聽網課,去旅行。同時,也培養了許多好習慣,比如早起,健身,閱讀、寫作和演講等。
然而,他並不知道畢業後要幹什麼,還經常被人挖苦專業沒前途。但他唯一明確的是,自己一定要保持成長,不甘平庸。
就像俞敏洪說的:「我考大學考了整整三年,自己也沒弄明白是什麼讓我堅持了三年。現在想來,是心中那點兒模糊的渴望,走向遠方的渴望。這種渴望,使我死活不願意在一個村莊待上一輩子。」
儘管後來學長拚命考上了研究生,但剛開始,他依然是處於自卑和迷茫的狀態。而且作為一個家庭條件不太好的男孩,未來還要面臨著很現實的找工作,買房買車和結婚等經濟壓力。
但不論如何,「空想」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徒增煩惱和焦慮。於是,他馬上著手去做喜歡的事---寫作。等自己忙起來了,哪還有時間迷茫?
也就是這一行動和堅持,才有了之後順其而來的改變。他從沒想過能靠寫作賺錢,或通過寫作走出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但就在走的路途中,他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蛻變。
很喜歡《千與千尋》這部電影里的一句話:「我不知道將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其實,沒有具體的夢想,並不要緊。但一定要明確你當下所做的事情,有一個短期內的規劃,有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有一個內心的期許,這件事很重要。
路,就在腳下蔓延。而我們只有走在路上,才有機會望到遠方,欣賞沿途更多的美景,遇到更多有趣的靈魂,經歷更多美好的故事。
做自己熱愛的事,才不會感到痛苦和悲情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從事著不喜歡的工作,甚至還不斷逼迫自己在原本不熱愛的領域努力做更好。
讓他們不敢追求遠方的是眼前的苟且,是世俗的羈絆,是生活的重壓,是與他人的競爭,也是一個成年人的身不由己。
所以,他們會經常掩飾自己的疲勞倦意,假裝自己融得進去,過得湊合,這樣才不會讓外人覺得難堪,以至於太不像自己。殊不知,每次的強顏歡笑,其實都在用力去抵抗內心真實的意願。
有一個很著名的演講,講述了美國人Scott的就業經歷。他大學畢業後先在西班牙工作了一段時間,但內心特別迷茫。後來索性辭職回國,進入一家世界五百強,心想著先積累工作經驗,也為世界貢獻一份力量。
但在工作期間,他發現自己很不開心,每天早上十點,他非常想用電腦監控器砸自己的腦袋,而且很快意識到與周圍競爭者的差距,還有和自己有著同樣糟糕感受的工作者。
之後,他試圖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改變現狀,無意間讀到了沃倫· 巴菲特的名言:「為了潤色履歷而工作,如同為年邁的自己儲存性慾。」
這句話讓他醍醐灌頂。後來他決心離開公司,而在此前,他又做了一項備受人關注的調查。
事實證明,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並且存在著二八法則,有20%的人每天醒來充滿熱情和正能量,改變著世界;而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卻充滿悲情。
我大學讀了被調劑的理工科,儘管很不喜歡這個專業,但幾番輾轉後也沒能調換,這才試著接受並想盡最大努力把專業學好。
可是,我發現自己連坐到教室里內心都是極度拒絕的,學習和吸收專業知識更是痛苦。
課堂上,我得努力逼自己聽講和記筆記才能勉強聽懂,而別人可能稍微或偶爾聽一點就能輕易掌握。下課後,我得提醒自己帶上書本泡圖書館溫習才會寫作業,而別人可能當堂幾分鐘就能完成。
為什麼我那麼努力學,付出了超大多數人的時間和精力,卻還是被別人遠遠拋棄在身後,差距越拉越大呢?
而後,時間給了我答案:「因為你努力錯了方向。」
正確的方向一定是心的指向,倘若心向偏了,那麼,它的力點大機率不會聚焦,更不會開發出持久和完備的潛能。
我恐懼幾年後,花了高額學費,熬了寶貴時間,最終卻一無所獲,從零開始接受社會的嚴刑拷打。於是我幾乎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來投資自我成長和發展興趣愛好上面。年輕時,可以做自己喜歡且更願意做的事情,這本身就很快樂。
亦舒在《表態書》中寫道:「增強自信最佳辦法,是努力工作,爭取成績,發揮潛力。受讚美是要付出代價的。」
而人只有在做自己熱愛和擅長的事情時,才能散發出最閃耀的光芒,發揮出最大的潛力。與此同時,也會體驗到更多的快樂和美好,收穫更大的成就和價值,從而越努力越幸運,越幸運越自信。
把熱愛的事做到極致,這個時代需要匠人精神
在日本電影《編舟記》中,主人公馬締光是一個比較木訥,呆板,笨拙,沉默寡言和不善社交的人,甚至是眾人眼裡的異類。
所幸,他身上具有紮實的功底和極大的潛質。最可貴的是,他對詞彙有著超強的敏感度,而且做事極為認真投入,連周圍的同事都稱他為「認真君」。
他立志要編撰一本活在當下的辭典,並為此奉獻一生。於是他充滿了十足的幹勁和熱情,開始大量研讀其他各版本的辭典,隨時隨地捕捉靈感,拿筆和卡片進行用例採集,包括符號標註,修訂等各種繁雜細微的工作。
當傳言《大渡海》項目要被中止時,他整個人都變了,極為固執和憤懣,為了不放棄,他打電話求援助,毅然找局長協商。甚至夜裡做夢,他都怕失去這份熱愛的事業。
老員工曾問過他:「工作太單一覺得無聊吧?」而他搖頭,堅定地回答:「不會。」
接著老員工又說:「常年做這種工作的話,很有意思的。手紋會被磨平,但用自己的手指去觸碰詞語,觸碰世界的喜悅,也許就是辭典編輯的樂趣吧。」
誠然,影片中的總編,老員工和馬締光等人,都是以熱愛為源動力,並具有執著,堅持、認真、專注和精益求精的求知態度,追求極致的精神,耐得住寂寞的心境,肯坐冷板凳,經年累月地去積累和打磨一件事的人。
也許別人會覺得他們枯燥無趣,甚至軸得像一根筋,但他們心裡很清楚,那是少有人能懂得的樂趣和價值感。
十多年後,馬締光順利晉升為編輯部主任,帶領團隊進行多次校正,而且對辭典的裝幀,觸感和象徵意義尤為重視。
但中間由於疏忽,漏了一個詞,他就冒著趕不上發售的風險,要求全體成員重新核對全部詞條,因為他不能讓有漏洞的字典面世。
為此,成員們都留宿在編輯部趕工,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沒時間刮鬍子、洗澡和打掃衛生,吃飯和洗衣服也是就地解決。馬締光更是拚命,雙眼昏花過,白髮露出頭,多次熬夜加班到天亮。
最終,這本活在當下的國語辭典《大渡海》終於如期上市。為等這一天的到來,他們默默堅持了長達15年的光景。雖然甘受寂寞,但也收穫到了彌足珍貴的熱愛和幸福。
正如竹奶奶對他說的:「能在年輕的時候就找到自己這輩子想做的工作,你真是幸福,之後只要一路走到底就行了。」
確實,把熱愛的事堅持做到極致,不僅淬鍊心性,滋養精神,還能豐富內心深處享受平靜、安然和喜悅的世界。更重要的是,讓你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去完成一件意義重要的使命。
如今我們這個時代,比較浮躁和快節奏化,所以就更需要有匠人精神的創新人才。
如何發現並做好熱愛的事?有三條建議
1.向內探索,深入了解自己
你了解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嗎?你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嗎?
這個問題至關重要。
心理學家Marcia將自我探索的過程,劃分了四個不同的認知層次,分別是:早閉、混亂、延緩和達成。其中,「達成」是最理想的認知狀態。
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想要什麼;什麼是對自己重要的,熱愛的,鑒於這些清晰的認知,目標,信念力和價值觀,我們才能遵循自己內心的選擇,明確該努力的方向。
這些東西,幾乎都要靠你自己去塑造,去領悟,去建立,你可以通過讀書,聽課,交流和實踐等各途徑了解。但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沒人替你來完成。
2.從經歷中提煉價值優勢
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經歷,而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完善著自己的經歷,你要盡力培養擅長之處,挖掘潛在的優勢,以及發現不足,及時修正。
除此以外,還要學會從中提煉價值,吸取經驗,哪怕是失敗的事,也有它存在的意義。
比如,你參加一次面試未通過,那原因是什麼,你要做出復盤,自省,認真思考和分析,這樣就提高了下次面試通過的幾率。但相比而言,去提煉你做出成績的事,價值會更大。
提煉價值的三個維度:過去 現在 未來
提煉出大大小小的優勢之後,可將不同的優勢分門別類地組合,疊加。
比如你過去拍了很多照片,也參加過攝影比賽,並獲得過相關獎項,這些優勢就可以組合。如果業餘時間你又習慣寫東西,那就可以把攝影和寫作進行疊加,將你的攝影作品和理念通過圖文形式傳遞出來。
以此為基點,你會對現在和未來的價值提煉起推力作用。認清職業方向,聚焦一件事,努力發力,放大優勢,且居安思危,結合當前社會發展趨勢來布局,才能讓資源被充分利用。
3.找領域導師,融進優質的圈子
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有提到:「刻意練習需要一個已經得到合理髮展的行業或領域;其次,需要一位能夠布置訓練作業的導師。」
由此可見,刻意練習並不是指你埋頭苦幹,閉門造車,而是需要一個領域內的導師,為你提供指導性的意見,或幫你規劃未來的職業定位等,這樣你的成長速度會更快。
導師是比你能量級別高的人,大多數處於金字塔的頂端,他會給予你支持,建議和肯定,而不是你身邊那些反對,打擊和嘲笑你的人。所以,你需要多嚮導師學習思維方式,建立深入的連結,因為他是對你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人。
有時,一個小小的引導,或許就可以讓一個人忽然頓悟起來,從而改變未來的命運。
另外,也要試著尋找好的圈子,將自己置身於飽含積極性和鼓舞性的群體中,因為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也非常大。
人不能成功,往往有兩個原因導致:一是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到,二是別人告訴你會失敗。
其實很多時候,你缺乏的並不是能力,而是挑戰和突破自我的勇氣;你需要的也並不是改變目標和夢想,而是改變你周遭的成長環境。
人這輩子,你總要做一件自己真正熱愛的事,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行走在路上,方不辜負此生,不辜負自己。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