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惦記了它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知了猴

"

原標題:我叫知了猴,忍你們人類很久了

我的名字叫金蟬

小夥伴嘴裡常說的知(zi)了(lao)猴(lao)

我在地下生活多年

我身上寫滿滄桑與黑暗

最近的暴雨

爆發我多年想爬出地面的衝動

是暴雨,給了我勇氣

讓我像花兒一樣

有機會綻放

我終於鼓起勇氣

進行了生命中的蛻變

像一個分娩的媽媽

經歷了一種讓人流淚的幸福

我要將大地破出一個小洞

蛻下這沉重的外殼

哪怕我被人摸到

我也要堵一把

我長出了翅膀,我渴望明天自由的飛翔

然而,好多地方用膠帶綁到樹上抓,簡直是滅絕。

利益驅使啊!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雖然是害蟲,但也是生物鏈上的一個環節,

是小鳥的食物,基本上算是鳥類最大的蛋白質來源了。

如果人大量地食用,

鳥怎麼辦?

在佛家的講學中,佛學認為,知了是一種自然文化理念,它用自然的方式來詮釋生命的實相。

知了即蟬,蟬通禪意,禪是一種當下自在的生活態度。

知即覺悟,了為放下。

知了是生命自然的實踐,是了知自己身心的體驗,讓我們向外乞求的心,回歸自己的內在世界,用自然的智慧重塑我們生活的品質。因為知了在經過幾年的儲存能量,出殼之後,進行交配產卵之後,就慢慢死去。

你也許不知道的:

蟬的幼蟲生活在土中,有一對強壯的開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樹勢,使枝梢枯死,影響樹木生長。

蟬的幼蟲通常會在土中待上幾年甚至十幾年,如3年、5年,還會有17年,這些數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質數。這是因為質數的因數很少,在鑽出泥土時可以防止和別的蟬類一起鑽出,爭奪領土、食物。

蟬蛻皮是由一種激素控制的。蟬蛹的前腿呈勾狀,這樣,當成蟲從空殼中出來時,它就可以垂直牢牢地掛在樹上。

如果在一隻蟬雙翼展開的過程中受到了干擾,這隻蟬將終生殘廢,也許根本無法飛行,並且無法發聲。

蟬屬於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對於促進生態系統能量物質的流動起著積極作用,大肆捕捉,可導致生態鏈失去平衡。

轉自新農姐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21370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