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最沒必要做十件事是

"

大學裡最沒必要做的4件事,純粹是浪費青春!

曾經有人說:沒上過的大學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是很多人上了大學反而覺得人生不完整了。大學生活極其短暫,有的人沒有抓住機遇,還總是在重複做錯誤的事情,當然會過得不好。如果你不想過得很累,又想高質量的度過大學生活,以下這四件事儘量少做,否則你會覺得大學真的白上了。

一、為情所困。現如今,大學戀愛是很普遍的,漸漸成為很多人眼裡的大學必修課。但是大學戀愛也講究緣分,如果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就不能強求。有的人長時間為情所困,整個人都抑鬱了,學習、社交完全被拋在腦後。要知道,大學依然是學習的地方,而不是婚介所,需要懂得適可而止。

二、宅在寢室。大學裡最不應該長待的地方就是寢室,學習可以去教室、社交可以參加學生會、活動可以去旅遊……寢室的環境大家都知道,每天人來人往嘈雜的很,除了打遊戲玩手機和寢室胡吹海侃以外,幾乎幹不了啥正事。而且長期宅在寢室,人會變得懈怠,缺乏上進心,變得頹廢,最後養成習慣就不好改了。

三、無意義的兼職。現在的網絡這麼發達、諮詢這麼靈通,幹嘛不行非要急不可耐地投入到吃力不討好的無意義的兼職中去幹什麼?我記得大學有個室友,曾經痴迷於體驗應用賺錢,下載一個應用並試用3分鐘給2毛錢。我心想直接去飯店刷盤子也比這個賺得多吧?大學找兼職賺生活費是好事,但不要什麼活都做,最好能找一個和專業相關的工作。

四、強迫自己合群。當別人都逃課,你不逃課被嘲笑是書呆子、膽小鬼,好吧!你也跟著逃。別人通宵玩遊戲,你不去別人說你裝三好學生,好吧!你也跟著通宵。不要逼著自己合群,更不要試圖融入那些你不喜歡或者三觀不正的圈子裡。沒有誰能做到讓每個人喜歡,強迫自己合群的人都會變得沒有原則。學會拒絕別人,多和積極樂觀的同學相處,你會過得更開心。

五、一般的本科生大概都是18~22歲的人。正是接觸世界、探索世界的時候。你的天性並沒有泯滅,也沒有所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情況。這四年,實際上應該成為個人天性淋漓盡致展現的四年。在大學裡面裝世故,很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

六、沒必要「消費升級」。

有了能夠自由支配的生活費,為了追求所謂的生活品質而去產生一些完全不必要的消費。

這樣的「消費升級」在慢慢透支著你的生活。

不合適的消費觀也會讓你的經濟陷入一團亂,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七、沒必要迷信光鮮的人。

不要看到圖書館裡看書的人多,就以為他們是愛智的哲學人;

不要看到奔波於各種高大上活動的人多,就以為他們是帶著光環的領路人;

不要看到健身房裡揮汗的人多,就以為他們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不要看到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的技術宅多,就以為他們是被老天賜福的興趣人;

不要看到舞台上操得一手好樂器技藝的人多,就以為他們是感受幽深的人。

大多都是表象,沒有實質的偉大會這樣平常地出現在你生命里。

大部分人始終還是那95% ,甚至包括你自己。

八、沒必要為了睡覺而逃課。

逃課的終極意義在於:節約時間,而不是消耗時間。

如果你逃課純粹是為了睡覺,那我勸你不要,因為這會助長你的懶惰。

這樣的「逃課」就像出軌,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

九、沒必要高估大學的意義。

大學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平台。

低廉的食宿,超值的教育,全社會的包容和忍耐……好好利用這些資源,可以成就一個更好的你。

但生活不會是一成不變,境遇也不是一個大學就能決定的。

強者,在大專也能隻身闖出一片天。

大學,重要,也不那麼重要;奮鬥,才是貫穿一生的主旋律。

人生就像一個加長版的大學,當年留下的遺憾不要在人生中重蹈覆轍就好。

十、沒必要看到周圍各種人都有,就以為你到了理想國。

安於周圍的環境會讓我們成為井底之蛙,而且越來越難跳出。

永遠不要以為你看到了全世界,世界比你想像的大得多。

多去接觸優秀的人,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一定會有多大成就,至少你會懂得努力、謙虛、心懷敬畏的意義。

希望大家珍惜大學時光,大學是完善自己,提升自身技能的關鍵時期。一身本領總比一事無成要好太多。過來人的經驗總結,聽聽還是有用的。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213485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