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的時候,老師總讓我們背誦格言警句,大致都是與刻苦努力,持之以恆,勤學苦練之類的,印象很清楚的比如: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勞一分才;成功是由百分之一的才能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組成的。
諸如此類...
每一個「認真,刻苦」的孩子都曾無數次在心中默記這些格言警句,在小本本上工工整整地抄寫,作業本乾淨整齊,試卷等身。後來進了社會,經歷了種種碰壁,才知道這些格言警句,並不適用。甚至因此懷疑人生。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其實,真正只靠勤奮勝出的「大家」在浩瀚人世,古往今來,實在是一個巴掌都數得出來。而那麼些立足在時代的弄潮兒,從不被大浪淹沒的人,他們勝在何處呢?
比起努力,這四種能力更為重要:
01 認知力
認知力,又叫認知能力,是指人腦搜索,加工,儲存,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人對事物的本質,事物間關係的本質和發展方向,發展規律的清晰把控能力。
有清醒的認知力,才能深入了解自己,也能分析環境,辨別關係,知道自己的可能性。將自我,環境,他人,這三者間的關係調整到最佳狀況。
有一句話叫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認知力能幫你找對方向,作出正確選擇。這是一項事業,一場人生所需要的啟動能力。
我們都知道的音樂人,作家,導演高曉松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博學多才,遍覽知識,還喜歡思考。這一切都是他認知力的來源。在此基礎上,他在大學時期就已經明白自己所想要做的是什麼,拒絕了父母為其安排的成功之路,從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退學。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就讀。從此人生開了掛,不僅音樂創作,電影創作都開展的有聲有色,他所喜歡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結構也為他的脫口秀節目帶來了不菲的聲譽。開啟了人生自己開心創作的新篇章。
所以認知力準確的人才知道做什麼,怎麼做。
02 規劃力
尋找好方向之後,知道要做什麼之後,下一步就是怎麼做,將「怎麼做」生成具體步驟,即為主動規劃的能力。
認知力是讓你明白自己,因此看到機會,規劃力則是讓你一步步創造出獨屬於自己的機會。
有規劃力的人,大的方面說,人生每一步都在掌握,這種掌控感會讓人很踏實,同時也是成就感的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從小的具體的方面說,也可以獨當一面,創建公司項目等,實現個體與整體的價值飛躍。
而相反,沒有規劃力就只是接受任務性的工作。工資也許會很高,但也就止步於此。
03 深度思考力
與深度思考的是淺層思考,也就是只能看到表面。沒有向下挖掘和整合能力的思考。
而深度思考是洞穿事物表面,包括多維度思考,跨維度思考等。
升維思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人生中的諸多問題,能夠擁有全面,多維思考能力的人,與平面,線性思考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因此處理問題的方法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多維升維思考會更容易抓住事情的本質和底層邏輯。否則則是流於表面,找不到問題解決的根本方法。
人原本與猿同祖同源。但會深度思考的那一部分進化變為智人。
就像原始農業階段,單純勤奮的那些人,可以捕獲更多的野獸,開墾了更多的農田,繁殖了更多的後代,但進化非常緩慢。
只有思維能力不斷提升,不斷在積累經驗的同時,去把握深層規律,從而創作出新的工具,現代化機器,逐漸發展現代科技,是這一部分創造出了今天的文明。人與動物有了真正的區別。
04 反省力和復盤力
前一陣子很流行1萬小時定律。
可是越來越多人成為1萬小時定律的踐行者之後,發現其實行不通了?這一概念的實施結果沒有達到預期,為什麼呢。
因為:一萬小時定律是指的「勤奮」而這種方式被後來的一個新的概念「刻意練習」碾壓。
1萬小時定律是勤奮的代表。而刻意練習,則是擁有剛才講到的前幾種能力之上的勤奮。這才是有效的,高質量的勤奮。
比如主婦做菜的時間,超過了1萬小時,但卻沒有升級為大廚,而真正的廚師,可能通過幾個月到幾年的科學訓練,拿到金牌廚師,米其林餐廳的廚師執照,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反省力和復盤力,是職場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讓你的每一份勤勞,確確實實的轉化成成果,如果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補充改正,下一步的付出仍舊有所歸化。
起早貪黑的農民,非常勤奮,春耕秋收,也掌握了表面的自然界規律。
而農民科學家袁隆平通過高質量的勤奮,以科學技術為支撐,在綜合運用前幾種力量所達到的實驗預想,實驗檢測,和實驗科技成果的運用,比一個普通農民的辛勤汗水,帶來的價值重要何止千百倍。
那是幾何數量的不對等。
有的時候,低質量的勤奮,甚至比懶惰更糟,因為懶惰只是一種狀態,帶來的結果也是因為那種狀態帶來的直線結果。
而低質量的勤奮,讓人陷入一種怪圈,最終養成自欺欺人,不願面對現實,找不到原因的可悲結果。
勤奮是一個褒義詞,它也的確重要,但這是有前提有方法的,鍛鍊和培養自己的高段位認知力,有合適的規劃力,能敏銳思考,能及時自省和復盤,善於修正自我,這幾種力量才是現代社會更重要的競爭力。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213372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