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不過百年,從我們出生開始,我們就不知不覺的長大,不知不覺的老去,就如同白駒過隙一般。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發現酸甜苦辣早已經嘗遍,充斥在我們人生軌跡上的有得意亦有失意。開心與否,我們度過的都是一天,我們為什麼不用更積極的態度活著呢?生而為人,不是為了品嘗世間苦惱,又何必整日哀怨不已。所以說,人應該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看得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去擁抱明天。
自古以來,俗語文化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今天我們說的這個俗語則是道盡了人生真諦,這個俗語就是「得饒人處且饒人」。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聽過這句話,它告訴我們在對人對事的時候,應該儘可能的包容。能寬容的地方就不要斤斤計較,能饒人的地方就不要拿著不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與人相處。
生活當中,社交是非常重要的行為,有的人總喜歡爭個長短,因此產生了許多困擾。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事情,誰也不能保證你做的就是對的,對待他人又何必如何刻薄?倘若人家不記仇還好,要是對方記仇的話,萬一你馬失前蹄,你可能就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即使人家不和你計較,但人總有困難的時候,你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恐怕也難開這個口。所以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饒過別人也是繞過自己。
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我們一味的計較得失,我們可能會失去的更多。為什麼不順其自然,用一顆平和的心去對待他人,也許這樣你能得到更多,活得也會更加的快活。關於俗語的下半句,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俗語的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它就是「得放手時須放手」。
我們擁有過的東西,不代表它就一定長久,很多同床共枕的人,也不一定陪我們到老。對待這樣的事情,我們沒有辦法去左右它的發展,只能夠用一顆淡然的心態,去面對到來的一切。但是,我們可以得失之間,學會成長,學會更好地去面對未來的風雨。所以我們要在痛苦中學會微笑,我們要學會在痛苦時「得放手時須放手」。
雖然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敢於追求幸福,因此離婚和出軌的事件層出不窮。在面對愛人的不忠時,我們必須快刀斬亂麻,有著當斷則斷的決心。否則的話,我們只會讓對方變本加厲,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 既然對方已經決定離開,我們又何必苦苦挽留,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呢?
"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