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不少人說:「千萬不要給朋友借錢!借呢,可能錢沒了;不借,朋友沒得做了!」
此話咋聽似乎又些道理,但仔細琢磨大錯而特錯了!
試想,人生在世幾十年,誰還沒有個一時手頭緊張、周轉尷尬的時候呢?這時,該怎麼辦?
眼下,這實在算不上什麼問題!首選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拿房屋等不動產抵押或者貴重物品典當都可以解決較大額度的貸款。如果數額不大的話,什麼銀行的透支、快貸、支付寶的借唄等分分鐘就能解決問題。這就叫網絡改變生活。
然而,前些年卻沒有這麼方便!況且,有時也會遇到連銀行和金融機構也不「幫忙」的時候。所以,借錢這回事還依然存在,對象無非是家人和朋友。
相信不少的朋友都有過借錢和被借錢的經歷,或許還有過不愉快的尷尬遭遇。
有人就說,借給別人錢的時候,你是爺;錢借給別人了,你就成了孫子。

這種情況,你十有八九是遇見了損友!
實際上,借錢借的是實力,借的是信用!社會上之所以那麼多人談「借」色變,就是讓少數不講信用的人把行情搞壞了,使人們」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連錢都不敢借給你的朋友,也能算朋友嗎?當然,前提是你的這個朋友有能力,而你是正當的急用。
現在的人大都活在朋友圈裡。打開手機,朋友圈裡的朋友幾百數千,然而多的是「老死不相往來」,少數是「一毛錢的關係」——過節發條信息,其中不乏有需要時才聯繫的朋友,吃喝場合才出現的「酒肉朋友」。
有的所謂朋友,當你沒事的時候,他大誇海口,表現出兩肋插刀的豪氣,然而你一旦真正有事,他便「王顧左右而言他」了。

前不久我就「認識」了一位好哥們級的老闆朋友。這位有著多年交情的朋友,一有機會,就言辭懇切的對我說:「咱們這樣的關係,有事情可不能不打招呼,尤其是需要用錢的事,多的不敢說,幾萬幾十萬的對我那都不叫事兒!如果不吭聲,那就太不夠朋友了。」
真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結果在幫孩子籌措購房首付款的時候,真遇到了問題,購房協議簽了還差幾十萬的缺口,正在手足無措的時候,想起了這位哥兒們朋友。
然而,這位哥兒們卻告訴我:「臨近年關,外邊欠帳收不回來,手頭緊呀。要不這樣,我有個商業銀行的朋友,介紹你去貸款,只有一分的利息,你看咋樣?」
我當即表態:「你不方便就算了,我再想辦法。」我不想順便給他那位銀行的朋友增加業績了。
從此,我把這位哥們兒從心中的朋友圈裡刪除了。這樣的所謂哥兒們朋友不要也罷。
當然,也不能把不借給你錢的朋友都不當朋友。如果你是好吃懶做,如果你是借錢炒股、買彩票,如果你是潑皮無賴,那一分錢也不應該借給你!

常言說,救急不救窮。當你遇到了急難的時候,袖手旁觀的人還配叫「朋友」兩個字嗎?
那麼,作為向朋友伸手借錢的你,一定要注意做到:
為什麼這樣做?老話說了: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所以,要做一個敢於給朋友借錢的朋友,也要做一個能夠給朋友及時還欠的朋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207396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