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曾經非常流行一句話「別低頭,王冠會掉;別流淚,壞人會笑」。告訴我們要活得有姿態,有骨氣,不輕言放棄,不輕易向生活妥協。人生在世,抬起頭來,固然重要。但能低下頭去,更為難得。能屈能伸,能伸能屈;時屈則屈,時伸則伸;屈中有伸,伸中有屈;恆蓄有餘。

- 01 -
植物倘若不低頭,就不會成熟,風會將之吹折,雨會將之腐朽,鳥兒也會將果實作為食物而果腹充饑,只有空空如也的秕子,才會昂著頭招搖在風中。
人生也如此,至剛易折,至柔則無損,上善若水,是最好的選擇,便利萬物,而又能高能低,能屈能伸,方能順利長遠。
一次,著名作家蕭伯納漫步在莫斯科街頭,遇到一位聰明伶俐的小女孩,便與她玩了很長時間。
告別時,蕭伯納對小女孩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蕭伯納。」
小女孩看了蕭伯納一眼,學著大人的口氣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同你玩的是莫斯科小女孩安妮娜。」
蕭伯納一時語塞。
後來,他常回憶起這件事,並感慨萬分地說:
「一個人不論有多大成就,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對待,要永遠謙虛…….這就是一個小女孩給我上的課,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她!」
謙謙君子,虛懷若谷。
虛心公道,突出自己的才能,贏得威信和地位,卻不刻意抹煞或貶低別人,這就是謙虛。
謙虛是一種了不起的修養,更是一種美德,是進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 02 -
所謂低頭,是適時的選擇,識時務者為俊傑;所謂成熟,也是辯證兼得,不能一味的追求一成不變的態度。
俗話說:「懂得低頭,才能出頭。」
被稱為美國之父的佛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前輩。
年輕氣盛的他,挺胸昂首邁著大步,不料進門時撞在門框上,迎接他的前輩見此情景,笑笑說:「很疼嗎?可這將是你今天來訪的最大收穫。一個人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
無獨有偶,有人問過蘇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學問的人,那麼你說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
蘇格拉底毫不遲疑地說:「三尺!」
那人不以為然:「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尺高,天與地之間只有三尺,那不是人人都可以戳破蒼穹?」
蘇格拉底笑著說:「所以,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要長立於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
適時的低頭,不只是一個動作,也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豁達的胸懷,是忍的境界;適時的低頭,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深謀遠慮。
而成熟的標誌,是一種百煉成鋼繞指柔的狀態,知道什麼時候昂頭,知道什麼時候低頭,柔剛並進,進退有度,是一種謙遜的姿態。

- 03 -
有時候稍微低一下頭,是一種寬容,是一種從容,是一種競爭的避讓,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留有一點存在的機會,才會有出頭的可能。
肯低頭,就永遠不會撞門;肯讓步,就永遠不會退步;求缺的人,才有滿足感。
有的時候,低頭才能看見自己的幸福,才能看見自己的不足,仰望出來的幸福不是幸福,低頭看看,身邊最普通的生活才充滿了真實的幸福。
如果總是昂著頭,不會看見自己的缺點,適時的低頭想想,反省一下自己,發現不足,才能完善自己。

- 04 -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
我們平等的相愛,因為我們互相瞭解,互相尊重。
懂得尊重的人,總是讓人舒適溫暖。如聞清新脫俗之幽蘭,如見晨光熹微中青山。
人生路途,荊棘遍布,相信低調做人,信奉一句話「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如果懂得,適時的低頭,生命裡就會多一份韌性、一份張力和一份成熟。
如果懂得,低頭處事,昂首做人,也許會感悟到人生裡的諸多智慧的選擇。
太陽一到中間,馬上就會偏西;月圓,馬上就會月虧。所以,有缺憾才是恆久,會低頭才叫人生。
其實,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開全,月未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