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很常看到一種現象:
有些人總以為自己情商很高,
認為沒話題時就得該在裡頭插幾句話,
好讓話題延續。

但其實,有時適當的沉默,反而會幫助你推向成功:
越是品味高的人,就越不愛說話。
因為他們懂得:
真正的為人處世之道,
不是學怎麼說話,
而且學怎麼做人。

不管是談判、調查、或是一般的對話等都是一樣的,
怎麼樣讓自己在不該說話的時候能保持沉默,
下面是來自英國商業公司報導的5種無聲勝有聲的時刻:

01、當對方在協商過程中開始自打嘴巴
有時候人難免會,
不小心陷入一種糟糕的談判策略迴圈,
最後弄巧成拙,

比如說,對方以為你不會接受,
於是提出新的方案並推翻自己原先的提案,
試想客戶在提出要求前,
一開口就跟你說他懂你沒辦法繼續降價,
甚至說服他自己提出要求太過分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解決辦法,
是保持沉默,留條後路給對方。
對方不僅會感謝你
也會覺得你是個會做人的人。

02、當別人向你提出問題,但卻不是真的在尋求答案
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人,有些人愛問問題,
但在你說完之前又迫不及待提出他們的看法,

有時候他們根本不想等,但他們也不催促你,
反而用「嗯哼,對對對」
這類的口頭方式來表示他們的不耐煩。
其實,當他們在徵詢意見時,
他們真正想要的是「說快點,這樣我才可以告訴你我是怎麼想的」。
因此別跟這些人一樣,套用前美國職棒選手 Yogi Berra 說的
透過觀看觀察更多,透過聆聽學到更多。

03、當你想把功勞讓給他人
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曾經說過:
「如果你不在乎誰拿走功勞,你可以完成所有的事。」
有時候,這表示沉默的時間夠長,
長到足以讓對方也想到你心裡盤算的解決辦法,
然後讓對方當第一個提出想法的人。

04、當你說話是在吹噓,而不是分享
這點是社交媒體造就的禍害之一,
以臉書為例,每個你認識的人看起來都在吃美食、
度很爽的假、跑馬拉松、享受如童話般的愛情。
這些到底是分享還是誇大?如果你發現結果偏向後者,
就跟你說話的意圖一樣,那最好還是保持沉默。

05、當你提出的意見是對自己好,而不是為了別人
假設你的同事軒語正期待著即將到來的周末要出去玩,
你發現你知道更好的地方,或是她應該改到其他周末去的理由,
比如天氣會更好、比較不會塞車,或是不會跟其他的約相衝突。
只要你的意見是真心希望,
她能有更好的旅程或真心想要提供好的建議,
那你人真好。
但只要有那麼一點是出自於嫉妒或是自尊,
那還是閉嘴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