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時,所有偽裝都會消失
1.
連著幾天晚上,老媽都沒去跳廣場舞。
我覺得奇怪,問她是不是最近太熱了所以不想出門。
老媽無聊地拿著遙控器亂換台,搖了搖頭,「我得躲幾天。」
「躲什麼?」我問。
「躲七棟的王阿姨。」
我就奇怪起來,王阿姨搬到我們小區才個把多月。
之前聽老媽說,王阿姨挺外向的,剛剛搬來時看見她們一群老姐妹在花園裡摘菜聊天,就抱著一掛香蕉來熟絡。
大家年齡相仿,王阿姨又開朗健談,一來二往就玩到一起了。
怎麼還沒幾天,就要躲起來了。
老媽嘆了口氣,就跟我絮叨起來。
她之前覺得王阿姨特別熱情,還挺喜歡她的。
但是大家一起玩久了,就慢慢見了真性情,沒想到她是個生起氣來特別難看的人。
2.
有一次她們幾個人約著去公園看荷花,上班早高峰人特別多。
王阿姨雖然眼疾腳快,但被一個小姑娘先坐到了座位,還不小心蹭到手臂。
王阿姨立刻就火了,指著小姑娘破口大罵。
那場面別提多難看,臟的臭的話全往外蹦,把人家父母也罵進去了。
她還仗著自己身材高壯,硬要把人家從坐位上擠下來。
媽媽說,小姑娘雖然不太懂謙讓,但王阿姨搶得也很兇,蹭到手臂也是自己不小心。
五、六十歲的人身體也還可以,不過兩、三站路,讓給上班的年輕人坐一下也沒什麼。
為了一個座位就撒潑,不僅自己丟人,還過分侮辱了別人。
那個小姑娘,心裡委屈卻爭不過王阿姨,車剛到下一站就哭著跑了。
後來又有一次,王阿姨跟舞蹈隊的同伴發生了點矛盾,也是不依不饒的就在大庭廣眾之下鬧起來。
罵到後來,根本就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添油加醋地編排對方的家事。
什麼戳心說什麼,差點沒把對方氣得中暑。
老媽說,生氣時最顯人品。
第一,有一點不順心就要發脾氣的人,往往都比較自私。
第二,一生氣就要罵髒話、動手動腳的人,素質高不到哪裡去。
第三,生起氣來就只知道輸贏,不分場合不分是非,不壓倒對方就不甘心,這種人沒法講道理,也根本不可能長期相處。
所以老媽覺得還是趁機和王阿姨疏遠一些,她的性格,平時看著再好,其實也不適合深交。
3.
現在的人,多多少少都懂點為人處事的「規則」,知道伸手不打笑臉人。
就像王阿姨,到了一個新環境,知道買點水果、主動參加集體活動來融入大家。
但是如果碰到「生氣」這塊試金石,似乎就很容易暴露本性。
不論多生氣,都不應該罵髒話,更不能動粗。
當今社會是文明社會,小孩子上幼兒園都會被教導要講文明懂禮貌。
髒話都是極端的侮辱,動粗更是,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傷害。
當面對問題,只會使用這類攻擊手段的人,品行恐怕都好不到哪裡去。
不論多生氣,都要讓自己就事論事。
生活中有些人,每次吵架就喜歡翻老賬,這種情況尤其在夫妻、親戚間更為常見。
重提舊事只是想增加自己吵架的籌碼,但對於解決問題毫無意義。
就事論事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準則,東拉西扯只會激化矛盾。
無論多生氣,都不要侮辱別人的人格。
生氣的人常常會說出過激的話,但千萬不要傷害別人的尊嚴。
有些人雖然不說髒話,但尖酸刻薄起來比說髒話還要狠,似乎不把對方踩到腳底下就不能洩憤。其實如果是因為一件事情不合,就只談事情,不要人身攻擊。
如果真的斷定對方人品不善,那就直接斷絕來往,不必多費唇舌。
生過了氣,也花一點時間反思一下自己。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這世上不可能有誰把道理佔全了。
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是人的本性。
事後也想想是不是自己忽略了對方的利益,或許會有助於下次避免類似問題。
4.
其實就算是聖人,也不可能沒有生氣的時候。
生氣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怎麼管理生氣時的情緒,怎麼把握生氣時的言語行為,彰顯著一個人的水準。
不要以「只是一時衝動」、「只是被氣糊塗了」的這種話來粉飾太平。
真正的修養不該是貼在臉上的面子工程,不是非要別人敬酒,你才能敬茶。
真正的修養是一點一滴融入到骨子裡的性格,即使生氣,也有生氣時的姿態。
一個成熟的人,無論情況多糟糕,也要守住分寸;
無論心裡多憤怒,也要拿捏住尺度。
因為你堅持的不只是禮貌,而是立世為人的品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9102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