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俊的兒子帶著年邁的父親到餐廳吃飯,讓所有父親看到了希望(pixabay合成)
一位英俊瀟灑的男士帶著一位年邁的老人走進一間飯店用餐。
老人是英俊男人的父親。
當服務生把飯菜擺到桌子上後老人開始吃飯了,由於年歲大了手腳也沒有那麼靈活,於是一邊吃飯的時候飯菜也就順便的粘在臉上撒在衣服上。
臨近桌子的人們議論紛紛覺得這位老人很髒。
英俊的男人沒有說話,只是平靜的陪著老人吃飯,直到老人吃完了飯。
英俊的男人平靜的叫來服務生結帳。
然後又平靜的走到老人身邊為老人擦掉臉上沾著的飯菜,整理乾淨衣服,扶起自己的父親準備離開。
這時那群議論紛紛的人群中站出來一位中年人,叫住英俊的男人說:「先生你有沒有落在這裡什麼東西。」
英俊男人很清楚,除了自己身邊的父親,他什麼也沒有帶來,說道:「謝謝,我,沒有落下什麼東西。」
這位中年人說:「你有」,「你給每個做兒女的都上了一堂課,也讓每一位父親充滿了希望。」
剛剛還在旁邊議論紛紛的食客們立即沉默了,沒有了聲音。
父母身教勝於言教(pixabay)
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夫妻兩個很疼愛自己的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把最好吃的肉挑出來給孩子吃,很寵愛孩子。
坐在一邊的孩子奶奶因為年歲大了手腳不是很靈活,夾菜的時候不小心把菜撒在了桌子上。
這時候妻子立即就不高興了,態度很不好的指責孩子的奶奶說:「歲數大了就是沒用,夾菜都夾不住就少吃些,弄髒了桌子還浪費。」
這樣的場景機會是每天都要在飯桌上上演,孩子媽媽一直嫌棄孩子奶奶,每到吃飯的時候總是把一個破舊的碗里盛上半碗飯,狠狠的摔在桌子上,推到孩子奶奶面前。孩子的爸爸看著自己的妻子這樣對待孩子奶奶也沒有說什麼話,就這樣的默認了。
孩子奶奶很多時候只能是默默的哭,端著一碗飯坐在廚房門口的垃圾桶旁邊吃。
直到有一天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孩子媽媽把破碗裝著的半碗飯摔在桌子上推倒孩子奶奶面前時……
孩子衝著媽媽大喊一聲:「你輕點兒!!!」
媽媽柔聲的問兒子:「這麼破的碗,輕點兒幹啥,摔壞就扔掉了。」
兒子目光狠狠的說:「扔掉?!這碗我還等著你和爸爸老了的時候給你們用呢!」
……
……
孩子跟家長學習什麼是孝順(photoac)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這句話如何理解呢?
每一位為人父母的人都希望孩子長大後孝順,於是很寵愛自己的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就給孩子買什麼,有的時候甚至討好式的和孩子說,「你看現在你要什麼爸媽就給你買什麼,以後等爸媽老了的時候一定要對爸媽好啊!」
於是這種惡性的交易循環就開始了,孩子了解了,爸媽給自己買東西都是應該的,因為他們老了的時候還要依靠著自己。於是父母與孩子就變成了這種沒有底線的交易關係。有多少父母感受到了這種交易的無奈呢?幾乎是失敗的一塌糊塗。
而如果家裡有一位老人,那就不用費那麼多苦心去討好自己的孩子了。
只要作為家長的人好好的孝順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孩子就會學到,而且是潛移默化的。
孩子看到,原來對待年歲大的老人應該是這樣啊——
爺爺奶奶想吃什麼爸爸媽媽就去給準備,寧可自己不吃也要給爺爺奶奶送去;
爺爺奶奶生氣了爸爸媽媽趕快去認錯,恭恭敬敬的,有的時候爺爺還會打爸爸兩掃把,而爸爸更加柔聲細語的哄著爺爺。
天氣冷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是最先想起來要給爺爺奶奶添置些衣帽……
如果這些畫面都印在了孩子腦海里,還用家長費著九牛二虎之力為了自己老年有所依靠的去討好自己孩子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