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人生低谷!當你人生方向迷失的時候,要找到這 3 個夥伴就能辨明方向

Iris| 2018-01-06| 檢舉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出於這些焦慮,選擇了讀碩、讀博,

選擇給自己再爭取兩到五年的時間,去彌補之前沒完成的願望,

去追趕那些超越了自己的同學。

大學入學後第三年,當你發現身邊同學拿到了你沒拿到的實習、

獎學金和出國機會後,你忍不住問自己:

「入學時我們成績和能力都差不多,為什麼三年之後差距這麼遠」,

這個問題也讓你寢食難安。

但我很確信的一點是,當你還處於悔恨和焦慮中時,和你談人生理想、談通識教育、談社會貢獻,

你都不太可能聽的進去。

因為那些像是高高掛在天上的月亮,而你擔心的,是自己錯過一班車後會不會再錯過下一班車...

甚至你已經開始考慮,自己未來能不能在北上廣落戶、

該不該找個家在北京的女朋友、要有多少年薪才夠送孩子上雙語幼兒園。 

不過,請別急於斷定我們是群被功利主義捆綁的、目光短淺的年青人。

因為我所熟知的許多同齡人都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心。

我們也渴望改變些什麼,也渴望在學界商界政府機關做出有益社會的革新,

也渴望make a difference,

但很少有人手把手地指導我們平衡理想和現實的衝突,很少有人幫我們調和認知上的矛盾。

這說明了一件事:理想很重要...

但僅憑對理想的憧憬,永遠也走不到盡頭。

我們還得有照路的火把,得有擋風的墨鏡,

得有遮雨的斗笠,得有趕路的毛驢。

我們得找一些理想之外的夥伴陪同自己,才能在沒有方向的時候找到方向,

才能在理想還未落地的時候把理想堅持下去...

 

第一個夥伴是勇氣

我們常把勇氣當作「敢於質疑」「勇於擔當」的修飾語,但事實上勇氣比質疑和擔當更難培養。

當我的意見和大多數人不一致時,當我選擇的職業目標是個冷門是條險路時,

當實現理想的機會尚不完美卻又稍縱即逝時,我們都得靠點勇氣,靠點理性之外的東西,

才敢說出自己的觀點,才敢做自己認為對但別人不認可的事,

才敢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把事情做成。

有時人會用「我很勇敢,只是不想表現出來」這句話欺騙自己。

但勇氣這東西和肌肉一樣,不用就會萎縮,

得在每一個需要表現出勇氣的場合

反覆練習才能強壯起來。

 

第二個夥伴是愛好

有段日子我的閒暇時間是這樣度過的:點開人人網看一遍今天的新鮮事,

然後打開微信朋友圈從頂端刷到底端,直到瀏覽完每一條值得評論和點贊的內容後,

再殺回人人網,看刷微信的這段時間有沒有新內容出現……

這並不是一個笑話,這反映了一種現象——我們習慣靠社交網絡

推送過來的稀薄快感解渴,但卻越喝越累,

越喝越渴,很少得到過全然的滿足。

這種日子一天兩天可以,但不出一周就會讓人煩躁,

我們得培養一項社交網絡之外的愛好,才能獲得足夠強度的滿足,

它可以是打球游泳唱歌做飯任何形式,也可以是陪男女朋友,

只要它讓你盡興卻又不會沉溺其中。

找到適合自己的獎勵機制並不比找到理想容易,

可一旦你找到了,它將成為你一生抵抗無聊和空虛的利器。

 

第三個夥伴是習慣

12年清華精儀系的馬冬晗在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時展示了一份她的日程表,

從早上6點到晚上1點,每個小時都安排得密不透風。有人擔心規劃太多的生活會不會失去自由,

但事實上缺少規劃的生活更不自由——

因為你總在花時間考慮下個小時該做什麼,是該讀paper還是逛淘寶刷人人,

你得打敗頭腦里N多偷懶念頭才能下決心去做那1件重要的事。

這個抗爭過程非常消耗意志力,而意志力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種稀缺資源。

在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養成一些好習慣,

這都有助於節省意志力,

把意志力用在更艱難的任務上。

 

中國誕生過一部集奇幻、動作、詼諧與特效

於一身的影視大片,它的名字叫《西遊記》。

這是唯一一部我看過三遍以上的電視劇。

然而此時此刻,我發現小時候對奇遇的渴望和長大後對人生的認識

竟如此相似——想收穫最棒的旅程,你要有唐僧那樣堅定的志向,

要像悟空那樣勇敢無畏,要靠八戒帶來一路的歡笑,

也要像沙僧一樣,日復一日地把工作做實。

我很喜歡知乎上的一個問答。

提問者說:「你是怎樣走出人生低谷的?」 得票最多的答案是「多走幾步」。

我想,培養勇氣、培養愛好、培養習慣,

這三者正是我們能在人生低谷中、

能在方向感還不那麼強烈時,向前邁出的一些步伐吧。

我們出發的時候都在朝理想走,

但這一路有阻力有誘惑有焦慮更有歧路,

我們走著走著,走散了。

明明不想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卻無法憑一己之力走出現實約束的怪圈。

培養勇氣、培養愛好、培養習慣... 記住這三個夥伴!陪伴你度過人生低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7840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