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多有不如意,生活在世上,貴在自愛

Wong Si ...| 2017-12-13| 檢舉

自愛,就是自尊。潔身自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古人用「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君子自守清節,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勸誡世人遠離污濁邪惡。生活中習慣尊重善待別人,會贏得別人的尊重。事實上,尊重別人,就是自愛。自愛,是自我價值的肯定。一個懂得自愛的人,會有完整的人格魅力,更會得到別人的理解。自愛不等於自戀、固步自封式的自我肯定和賞識,而是基於對人生價值不斷反思之上的正確結果。自愛,是善待自己。

​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過:「人生最好的禮物,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就好像詩之於詩人,羊群之於羊童,親手繡的羅帕之於女孩。」人來到這個世界,不管身居何職,是貧是富,都要善待自己。窮者要像茶,苦中一縷清香;富者要像蘭,高掛一臉秋霜。人生中美好的東西,是自己創造的,用樂觀代替悲觀,善待自己,高潔自愛。

​從內心感受,活著多麼美好!自愛,是人格的基石。「人淡如菊自高潔。」生活在世,美與丑、善與惡有時是一步之差,人往往是憑自己的信念和克制力辨別好與壞,並付諸於每一件事情。面對花花世界的誘惑,要守住底線,一步走錯,懊悔終生。由此可見,自愛是珍重自己、珍惜生命、高尚人格的基石,每一步人生之路都要走好。自愛,是臉上的笑容。

​歐陽修曾說:「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身,外正其容。」樂觀豁達,面帶微笑,修身之道,待人良策。人生應追求「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的境界。經歷艱難,品嘗悲苦,遭遇失落,會有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只要情感出自內心,暢快抒發,並且具有「風力掀天浪打頭,只須一笑不須愁」的情懷,就能笑著面對生活。無論悲與樂、笑與哭、淚與血,都能坦然面對紛繁的世事。樂觀豁達的心態,可以使人淡化痛苦、超越悲愁。

​笑可以驅散心裡的寒氣,溫暖失意者冰冷的眼神,給周圍人帶來平和與寧靜。這是因為:坦誠的笑是人與人交往的通行證,理解的笑是化解矛盾的及時雨,真誠的笑是來自心靈的盛宴,燦爛的笑更是漫漫長夜裡的一盞明燈。所以,自愛就要多笑容。自愛,是甘於淡泊。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淡泊標誌達觀的心態,人生的大境界,展現人的品位。

​甘於淡泊,就要淡泊名利,淡泊慾望。世間名利交錯,人生得失無常。得到榮譽,也許會失去一份虛心;得到地位,也許會失去一些朋友;得到繁華,會失去寧靜;得到金寶,會失去安心。人生得失無定時,笑看人間起與伏。看破名利,超越自我,直面人生,淡泊名利,得不足喜,失不足憂。淡泊慾望,是人性的修養和升華。妄念叢生,躁動不安的心靈,既無法寧靜,也無法淡泊。

​淡泊慾望應從凈化心靈入手,清除心中的雜草,驅散心靈里的陰影,還心靈一片凈土,讓奢望邪念無法在這片凈土中生長。要耐得住寂寞,不喪志乞人,不做有失人格的事,不怕誤解和冷眼,不懼他人說長道短,實實在在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人生多有不如意,撫平心態靠自己。生活世上,貴在自愛。深思人生哲理,努力自我調適,保持良好心態,在安靜祥和的氛圍里,度過快樂的每一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75152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