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農夫進城賣驢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繫著一個小鈴鐺。三個小偷看見了,一個小偷說:""我去偷羊,叫農夫發現不了。""另一個小偷說:""我要從農夫手裡把驢偷走。""第三個小偷說:""這都不難,我能把農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來。""
第一個小偷悄悄地走近山羊,把鈴鐺解了下來,拴到了驢尾巴上,然後把羊牽走了。農夫在拐彎處四處環顧了一下,發現山羊不見了,就開始尋找。
這時第二個小偷走到農夫面前,問他在找什麼,農夫說他丟了一隻山羊。小偷說:""我見到你的山羊了,剛才有一個人牽著一隻山羊向這片樹林裡走去了,現在還能抓住他。""農夫懇求小偷幫他牽著驢,自己去追山羊。第二個小偷趁機把驢牽走了。農夫從樹林裡回來一看,驢子也不見了,就在路上一邊走一邊哭。走著走著,他看見池塘邊坐著一個人,也在哭。農夫問他發生了什麼事。
那人說:""人家讓我把一口袋金子送到城裡去,實在是太累了,我在池塘邊坐著休息,睡著了,睡夢中把那口袋推到水裡去了。""農夫問他為什麼不下去把口袋撈上來。那人說:""我怕水,因為我不會游泳,誰要把這一口袋金子撈上來。我就送他二十錠金子。""
農夫大喜,心想:""正因為別人偷走了我的山羊和驢子,上帝才賜給我幸福。""於是,他脫下衣服,潛到水裡,可是他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那一口袋金子。當他從水裡爬上來時,發現衣服不見了。原來是第三個小偷把他的衣服偷走了。
這就是人生三大陷阱:大意、輕信、貪婪。"
避開人生三個陷阱
做到「恆」
曾國藩給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曾國藩談到「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恆也。「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為有恆為主。」做到有恆,既是易事,又是難事。說易,因為人人可以做到。說難就在於難堅持,堅持幾天可以,支持幾個月就難了,堅持幾年、十幾年,一輩子更難了。
所謂「恆」指的是有恆心,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曾國藩給自己規定,必須做到自訂的十二條功課,即:敬、靜坐、早起、讀書不貳、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須遵循的規矩嚴格施行,一堅持就是一輩子。
曾國藩結合自己的讀書的感悟,對兒子說:「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自如種樹蓄養,日見其大而不覺耳。」因此,他反覆要求弟弟以及自己的晚輩們要做到「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曾國藩不僅要求家人這麼做,自己更是以身作則,曾氏家族後來人才輩出,與曾國藩言傳身教有很大關係。
做到「勤」
關於曾國藩讀書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據說曾國藩小時候的天賦卻並不高。有一天夜裡他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讀了多少遍,還是沒有能夠背下來。這時候他家裡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賊想等讀書愉睡覺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誦讀那篇文章。賊實在忍無可忍,推門進去說:「這種水平還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由這個故事可見曾國藩之勤奮苦讀。
曾國藩說為官者當有五勤:「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接一文,必反覆審閱。三曰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四曰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五曰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跡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6313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