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的方式看出你的心理特質
編按:國際知名人格心理學者、TED破400萬瀏覽的超人氣講者−布萊恩.李托教授在新書《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中提出最新的人格心理學研究,打破過去簡單的性格分類,讓我們更加了解我們是誰、為什麼有那樣的行為,提供我們一個重新看見自己與他人的新架構。
文/王勝忠
你會在吃牛排撒上鹽之前先品嘗一口原味再撒上鹽嗎?
如果你對於這個問題感到疑惑,那你一定要看這本書,因為從這生活中的簡單例子就可以探究你是哪一類型的人。
你瞭解你自己嗎?
透過這本書的閱讀,會讓你與自己內心深層的那個自己再次對話。
你喜歡做心理測驗嗎?
如果你喜歡,那你一定要趕快看這一本書,因為書中有許多可以探索我們自己的性格的各種量表,透過量表可以更科學的分析我們自己潛在的性格。
就如同本書作者所說,透過這一連串的問題都可以用來探索我們自己內心深層的那個自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像個科學家,能夠主動的測試、確認、修改人生裡對人事物的假設。
哈佛大學教授李托所寫個這一本科普著作《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可讀性高,會讓讀者開始閱讀之後,想要一口氣把整本書讀完,因為內容太有趣了,對人的內在深處以及與他人互動,深入淺出的提出實際研究的許多有趣內容及結果。
例如書中提到「根據研究指出,外向者唾液分泌少,蛀牙比率比內向者更多」,看到書中所寫的這段內容,引發我的興趣及好奇,讓身為讀者的我開始思考,我從小就蛀牙,那我是作者所提到的外向的人嗎?我真的是外向的人嗎?為什麼外向的人會比內向的人容易蛀牙呢? 其中實驗發現根據的是什麼呢?
一連串的問號在我的腦海出現,誘發我想要深入探究更深一層答案,因為這本書探討的就是我們自己,讓平常鮮少分析自己的我們可以有機會更認識我們自己,從閱讀可以反映生活,讓我更深一層的去探索自己,就連平常不太喜歡做心理測驗的我,也因為閱讀書中的內容,一步一步跟著書中的各種探索自己的量表來進行測驗,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分,以及所反映出的個人性格,並且想要將這樣有趣的測驗分享給朋友,一起討論彼此是哪一類型的人。
李托教授擅長人格心理學,總是能夠用很淺顯易懂的生活中的例子來讓讀者明瞭書中所要傳遞的心理學的學理與知識,並且提出一些問題讓讀者思考,例如:「自戀的人其實比較沒有創造力?」「有創造力的人比較聰明?」然後帶著讀者一步一步的說明相關研究指出的結果及生活中有趣的相關例證,用很容易瞭解的方式讓讀者可以清楚作者想要呈現的意涵。
書中一開始提到空間的重要性,一開始閱讀時我似懂非懂,但讀到最後,我明白作者所要傳達的用意,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自我復原空間,一個可以與自己深度對話的空間,並且要給自己部份時間,自我反思,以更了解自己。最後,我發現「閱讀」就是我所找到的自我復原空間,透過閱讀我可以解放自己平常忙碌緊湊的生活步調,讓自己可以靜下心來思考,分析個人構念,藉此發現內在的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61973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