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氣不和時少說話,有言必失;心不順時莫做事,做事必敗。事莫虛應,應則必辦,不辦便結怨;願莫輕許,許願必還,不還便成債。萬物在說法,看你如何著眼;一切是考驗,試你如何用心。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無事是仙人,無心是聖人。想開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忍能養福;忠能養祿;樂能養壽;動能養身;學能養識;靜能養心;勤能養財;愛能養家;誠能養友;善能養德。
2. 不拼不搏人生白活 , 不苦不累生活無味。累了才放慢腳步,錯了才想到後悔,苦了才懂得滿足,傷了才明白堅強,醉了才知道難忘。命是爸媽給的,珍惜點,路是自己走的,小心點!心煩時,記住三句話:算了吧、沒關系、會過去的。
3. 再煩也別忘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再苦也別忘堅持;再累也要愛自己;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過去;失敗的時候不要忘記還有未來;有望得到的要努力;無望得到的不介意,則無論輸贏姿態都會好看
4. 被人誤解的時候能微微一笑,素養;受委屈的時候能坦然一笑,大度;吃虧的時候能開心一笑,豁達;無奈的時候能達觀一笑,境界;危難的時候能泰然一笑,大氣;被輕衊的時候能平靜一笑,自信;失戀的時候能輕輕一笑,灑脫。
5. 要有一個堅定的目標。多交令自己成長的朋友。正面思維。多走路,多靜坐。勤奮,堅韌。寡言,每一句話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於色,大事淡然。有底線,更有親近感。孩子,爸媽沒本事,你要靠自己;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傷害別人的事;孩子,撒開手闖吧,實在不行,回家還有飯吃。
6. 學會喜歡現在的自己,做一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人生的道路難以一帆風順,也固然布滿荊棘、充滿坎坷,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只要有執著的追求,只要有好學的態度,只要有思過的修養,只要有包容的胸懷,你就會看到希望的曙光,登上成功的巔峰。即使前方的風浪再大,也會執著追求,無怨無悔。
7. 人固然要有好修養,也要有脾氣。沒有脾氣,就會被欺辱。但脾氣不能亂發、常發。亂發脾氣,就會遭人厭,就會被邊緣化;常發脾氣」,就容易暴露出弱點,被控制和攻擊。而恰如其分的脾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脾氣不在大小,要會發。國家和人一樣,要有修養、有脾氣,更要會發脾氣。
8. 簡單,是人生的至境。小時候的歡樂,是單純帶來的。長大後的痛苦,是複雜給予的。越長大越孤單。小時候,在沒人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很快樂,因為有花草蟲魚作伴。 長大後,越在人群中,我們越感到孤單,因為人心叵測。簡單,是人生的大徹大悟。無欲無求無失望,來去隨緣少徒勞。簡單,是最大的快樂。
9. 將心給你,撫平你的憂傷,給你帶去快樂,讓你不再孤獨;心的定所,一直為你守候,在人來人往的街上,心為你癡狂,為你牽掛,也為你心疼,沒有你的日子,我的心不再屬於我;和你在一起,我有多甜蜜,從未告訴過你,我的心已追隨你而去;理解你,深信你的我,不想告訴你,將一切深埋心裡,只因心在你那裡。
10.平靜的伴隨生活,不迴避生活的坎坷,不去奢求生活甚麼,每一段故事,也都將成為過往,每一個過客,也都將成為別人的回憶,生活的意義也就在這些曾經中,沒有在煩惱中迷失,恪守了自己的良知,認識到生活的簡單,沒有讓自己活得太累,或者麻木。
11.順應別人,會得善緣;改變自己,會得善果。萬般計較心自煩,萬緣放下性清淨。不用找尋成功的方法,只要面對失敗的原因。攀緣之心一止息,萬緣方能都放下。多吃傷身,多想傷神。從易處改變,從近處做起。叛逆之心起,人我皆苦;如隨順之行,您我皆樂。
12.人活一世,有些東西,要學會思而勿亂;有些情感,要懂得痛而莫恨;有些追逐,要捨得持中有棄;有些浮相,要甘於塵而不染。有時,參禪,只在一瞬間,一杯茶,一葉草,一尾魚,一粒沙,一株桃花,看一個繁雜的世界。世有千態,心有萬言,便可從中拾得一顆澄明無物的禪心。
13.不要帶給自己煩惱,也不要帶給別人困惱。對自己好,就要用心;對別人好,就要關心。看別人,煩惱起;看自己,智慧生。體諒別人,就會做人;清楚自己,就會做事。人經不起考驗,故不要輕易考驗於人。走入人心很難,走入己心更難。心未定,故一切不定;若確定,則當下就定。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
14.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
15.如果我們看看周圍,就會發現,那些發自內心積極樂觀的人,一直微笑著、快樂著,他們的生活似乎總是充滿順利、幸運,可以說,他們的生活就是一場奇妙美好的旅程;而那些內心總是消極悲觀負面的人,一直抱怨著、煩惱著,他們的生活似乎總是充滿不順、不幸,可以說,他們的生活就是一場痛苦煩惱的煎熬。
16.所以強調「發自內心」,是因為這世上有些人的情緒狀態是做給別人看的,在自己的內心其實充滿著不安、仇恨、壓抑、痛苦、不滿。那些在他人看來風光無限的「幸運兒」,最終卻突然選擇了極端的方式對待自己,使一切繁華嘎然而止的人,就是此類。
17.情緒對我們生活的影嚮,大多數時候,我們往往低估了。事實上,生活總是螺旋往前,而這個螺旋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或者說,是越來越順利,還是越來越麻煩,往往取決於我們的情緒。
18.一個總是快樂、微笑、喜悅的人,他的情緒總是處於溫和、美好狀態,那麼,在這種狀態下,他所感受到的世界處處充滿溫暖、快樂、美好,於是,他所感受到的外界美好狀態,反過來又影嚮他的情緒,使他的情緒保持在好的水平。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19.而一個總是鬱悶、消極、負面的人,他的情緒總是處於陰暗、糾結、沖突狀態,那麼,在這種狀態下,他所感受到的世界,自然也會是處處陰暗、無光的。而他所感受到的外界,又反過來影嚮他的情緒,使之負面、低落、消極。惡性循環。
20.最終,所有的循環,無論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都將隨著時間,形成習慣,變成一種深入一個人靈魂的東西,很難改變。只所以,隨著時光,我們每個人身上的東西更難改變,就是因為,我們多年來的情緒方式,使我們的世界變成了與我們的情緒方式一樣的狀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